“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目前水泥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卻意外成了行業巨頭跑馬圈地的最佳時機。
1月23日,華新水泥(600801.SH)發布公告稱,以約5億元的價格,收購湖北華祥水泥有限公司及其鄂州公司各70%股權。這是繼上月底,葛洲壩集團斥資2.28億,購買了湖北松滋雙七水泥有限公司后,湖北水泥行業再度上演的兼并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水泥行業分析師告訴本報,這可增強這些巨頭把控市場的能力,也避免被零散的小企業的價格戰分散市場。
華新雖然在大肆擴張,但在湖北大本營,葛洲壩和亞東水泥等后來者也加大了產能擴張步伐,“華新要鞏固龍頭地位,必須要加速快跑。”
雙雙并購
此番被華新水泥收購的湖北華祥水泥有限公司,位于湖北省大冶市,屬于鄂東地區。其擁有兩條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即一線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二線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分別于2004年11月和2010年4月投產。2條生產線配置了總裝機為15兆瓦的余熱發電。
截至2012年11月30日,華祥水泥資產總額為8.52億元,負債總額為6.28億元,所有者權益為2.24億元。2012年1-11月,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4.41億元后,凈利潤仍虧損1.49億元。
“此番收購讓華新水泥的產能提高了335萬噸。”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而目前,在2011和2012年,湖北產能整體并沒有變化,“也就是說,此番并購將使華新水泥在湖北地區的市場份額在湖北市場原有的25%提升至28%左右。
進行如此擴張的還不止華新水泥一家。去年12月26日,葛洲壩集團重組湖北鐘廈水泥有限公司,此前,其還收購湖北松滋一家水泥廠。
“水泥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如今新增產能的可能性不大了。”另一行業分析師也指出,比如2011年和2012年,湖北市場僅新增一條2000噸的生產線,全省產能落后淘汰比較明顯。而此時,具備資本實力的企業需要擴張,只能通過行業內的兼并重組進行。
事實上,對比此前的收購案例,凈虧損已達過億元的華祥水泥資產并不優良。“但華新只有寄希望于通過管理團隊的入駐,成本控制后,能在內部產生協同效應。”
大打價格戰
花大價錢搶占湖北市場,對華新水泥來說不得不為之。
在目前湖北市場格局,華新水泥、葛洲壩和臺資的亞東水泥三分天下,基本占到全省六成左右的市場份額。而其中,華新水泥占其中的25%左右。
“三公司的輻射范圍還各有側重。”上述分析師指出,葛洲壩集中在其工程施工范圍較為密集的鄂西北一帶,而亞東則集中在鄂東一帶,華新則覆蓋湖北全境,但側重鄂南和鄂西南。
而后兩者地位的形成,也是近幾年才形成的。
經過2007年三峽工程的穩步推進后,受益的葛洲壩水泥開始大幅擴張。葛洲壩水泥通過與湖北省內地方水泥生產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的方式,以水泥廠總部所在地湖北荊門為圓心,先后設立了當陽、襄樊、興山、老河口、宜城、嘉魚、應城、漢川、武漢、潛江、棗陽等12家水泥公司,此舉,讓公司產能新增1700多萬噸。
2009年,葛洲壩水泥分公司銷售水泥同比增長97.44%;產值同比增幅75.93%;利潤同比增長454.98%。2010年,上述數據分別更新為69.68%、66.79%和50%。
“不僅如此,亞東霸據鄂東市場,也對華新形成新的威脅。”上述人士指出,要想繼續穩固霸主地位,華新必須加速產能擴張。華新的覆蓋范圍是湖北全境,但鄂西南市場和鄂東分別被瓜分,華新的地位堪憂。
但這種三角格局也不意味著完全的穩定。在湖北,還有40%左右的份額由小型水泥公司把控。
“受生產、運輸等環節限制,水泥行業的區域特征明顯,基本上哪里建廠哪里銷售。市場外擴的彈性空間不大,基本依靠本土市場。”上述人士表示,不僅如此,水泥行業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產品附加值不高,企業大都通過走量取勝。
也就是說,只要有企業帶頭打了價格戰,基本上所有企業都會受牽連。“在2010年,葛洲壩新投生產線多,大打價格戰,此舉逼得華新應戰,兩敗俱傷。”
去年,行業巨頭們雖然形成共識,沒有打價格戰,“但若零散市場挑頭,同樣容易打亂巨頭企業間的默契,再次引發這種混亂局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