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市規劃局公布了南沙濱海新城和東部山水新城功能布局的詳細規劃,未來兩大新城將成為擁有創新和先進制造功能的新區,承接230萬新增人口。
根據規劃,南沙濱海新城將形成“一城三區”的空間格局,建7處生態綠核。近期將重點建設103平方公里的明珠灣區,構筑世界水平的綜合交通服務樞紐。
東部山水新城規劃形成“三組團四廊道”的布局,建4條總長達110公里的地鐵線。近期以中新廣州知識城和廣州教育城建設為重點。
南沙濱海新城
功能結構:“一城三區”空間格局
規劃提出,把南沙新區建設成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新型城市化典范、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新高地、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綜合服務樞紐、社會管理服務創新試驗區,并打造粵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區。
按照這一定位,南沙規劃形成“一城三區”的開放、彈性、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空間格局。
“一城”即中心城區,以水域為生態景觀核心,以生態島鏈的組合布局方式,將南沙街、珠江街、橫瀝島、靈山島、龍穴北有機組合,構建以高端服務為主要職能的城市服務中樞。中心城區圍繞核心灣區進行布局,與港澳合作發展高端商貿、特色金融、科技研發、總部經濟和文化創意產業。
“三區”即中心城區外圍的特色化組團,即北部組團、西部組團和南部組團。
北部組團圍繞慶盛交通樞紐進行布局,由教育培訓與研發成果轉化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汽車制造基地三個功能區塊組成。發揮粵港澳教育、醫療和科技優勢,重點發展高技術服務業、教育培訓業、高新技術產業、高端醫療產業和汽車制造業。
西部組團由高端裝備制造業區、嶺南文化旅游區、都市型現代農業區三個功能區塊組成。利用嶺南水鄉文化和生態農業景觀基礎,重點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文化旅游業;依托廣州重大裝備制造基地(大崗),重點發展高端裝備及重型裝備制造業。
南部組團圍繞萬頃沙交通樞紐進行布局,由南沙保稅港區、海洋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生態保護與度假療養區三個功能區塊組成。依托港口和保稅港區,重點發展船舶制造、海洋工程等臨港產業和航運及保稅物流、商貿會展、生態療養、離岸數據服務等產業。
各組團集中建設,組團間以生態廊道隔離,組團內部就近布局居住區,減少交通出行,實現緊湊集約、低碳高效的發展。
廣州市規劃局負責人介紹,南沙濱海新城近期將重點建設面積為103平方公里的明珠灣區,未來將建成具有粵港澳合作服務功能和城市綜合服務功能的區域。
基礎設施:將建至少5座城市公園
南沙濱海新城積極建設南沙高端醫療健康城、省(市)級名校、三級甲等醫院和大型購物中心,提升綜合服務功能。2015年新增優質中小學4所、區級以上體育設施1處、商業綜合體1處、區級以上文化設施1處、三甲醫院3家、城市公園(大于10公頃)不少于5座、垃圾焚燒發電廠1座、綜合處理廠2座、污水處理廠6座。
建設疏港鐵路等區域交通設施;建設灣區綜合交通樞紐和慶盛綜合交通樞紐;新建肇順南等城際交通線,以及地鐵4號線南沿線等城市軌道交通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