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三個融合
一群當年只會在田間干農活,而不知什么叫市場的莊稼漢子,在今天可以為現代化都市蓋高樓、造橋梁、創金獎、搞軟件開發,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與一些國際大企業集團、經營精英展開談判、展開競爭,而真真實實地融入到世界經濟中間去,答案只有一個,吳建榮說那就是我們中南是一批實實在在干事的人。
吳建榮說,我們力求三個融合,第一,員工和老板之間關系要融合,我不愿以老板自居,我相信我的員工都是好人,是有責任心的人,中南是一個團隊。第二,部門與部門之間要融合,分工不分家,決不允許扯皮內耗,每個部門創造的效益有多少,分配也有多少,而擔當的風險也有多少。第三,與社會各界的關系要融合,努力營造一種互信、寬容的氛圍。就像一個家庭,要內部團結,也要處理好鄰里關系,這樣有利于企業的發展。
國外有百年企業,而中國有“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吳建榮說,我想要使企業長盛不衰,必須緊緊依靠經營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依靠各路人才的聰明才智。
正因為有這么大氣開放的領航者,中南集團奉行的“以人為本、追求卓越”的企業理念,有了實實在在的碩果。
———向高等院校“借智”,使中南發展有了助推器。2001年,中南與同濟大學聯合成立建筑結構高新技術研究開發中心,企業從而走上了產、研結合之路;2003年,與香港科幻數碼特技有限公司合資組建杭州卡通科技有限公司,并與中國美院、北京電影學院等合作,建設“天堂硅谷”,發展卡通影視事業,從而開創了傳統企業向高新企業發展的新局面。
———廣攬天下英才,讓中南騰飛如虎添翼。為了聘用到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吳建榮每年組織人員到省、市人才交流中心招聘科技、管理人才,并委以重任。目前,集團公司和各子公司中的副總裁、副經理、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總經濟師以及眾多的工程技術人員,大都是他高薪聘任。企業的400多名中高級人才,也投李相報,在各自的崗位上奉獻才智。
——成立培訓中心,組建企業科協,為創造優質工程和使企業獲得高資質等級打好了基礎。吳建榮本著科技興企的宗旨,早在1998年就組建了企業技術中心,還成立了培訓管理中心,打造高素質的科技隊伍建設。今年10月,企業科技協會成立,為企業的科技工作交流,建起了更廣闊的平臺。集團公司下屬的建筑、裝飾、市政、鋼結構、摩托車行業,全部通過ISO9001、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有24項建筑裝飾項目獲魯班獎、錢江杯和省市優良工程。新近中南摩托車更研發了全國領先的新產品消防摩托車,普受贊譽。
鎖定奮斗目標
吳建榮以企業家的敏銳眼光進行資本運作。濱江區第一個建材市場———中南建材市場,它占地60畝,短短的1年中就告建成;他投資6000萬元建設的中南鋼構公司列入浙江省重點工程項目,年生產規模達5萬噸;他投資4億元成立中南房地產公司,相繼開發了建筑面積達11.5萬平方米的湖墅嘉園住宅小區、占地120余畝蕭山建材商貿城以及占地48余畝的中南·江景園目前即將開盤;他還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外貿業務、境外工程業務井然有序地開展了起來。
在說到未來發展,吳建榮依然滿懷信心:要在以往成就的基礎上,將以更科學的理念發展未來,緊緊圍繞“以房地產為龍頭,高科技文化影視業和商業貿易為兩翼,帶動建筑、裝飾、市政、園林等主業共同發展”的戰略思路,進一步做大做強傳統行業,增強發展后勁。
回首當年,吳建榮16歲就開始外出做泥水小工,所有常人難以忍受的磨難他都忍受了,或許就是從那時起,錘煉出了他敢于吃苦、腳踏實地的作風,為日后事業的發展打下了最原始也是最堅實的基石。
正因為自己經歷了創業的艱難,也就更體會到敢于吃苦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他說,如果孩子聰明,你給他一千萬,他可以給你創造幾個億;如果是敗家子,你給他幾個億,他幾年就可以化個精光。吳建榮說,有了財富就要不斷去創造財富,不這樣想,社會就不會進步,企業就不會進步。早已過了不惑之年的吳建榮,依舊躊躇滿志。
吳建榮生活小檔案
最希望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吳建榮是一個有事業心、有責任心的人。
最崇拜的人:沒有,我就是走自己的路,按照鎖定的目標在奮斗。
開會時常說的一句話:要多做實事,上報數據要實,決不能虛報。
對孩子的要求:不能說謊;要了解父母創業時吃過的苦;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
對財富的理解:吃過、用過,其余的都是社會的。
有時間最想做的一件事:旅游。關于未來:我有一個夢想。現在不說。
摘自 2004年12月4日 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