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頂部下來就是支撐梁的柱子了。而中式建筑的木柱是自然所賜,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建筑架構優勢,但在使用時也不是拿來就用的,除了進行拋光打磨等一些材料準備處理工作之后。還在裝飾頂部和底部均采用卷殺(收分)的手法進行打磨,形成上細下粗的自然界中常態存在的植物原貌同時也更加符合審美。這樣在立于玉磌上的柱子就完成了自身修形,在通過絳皂色或紺赤色的油漆粉飾以絕潮氣,之后一只披紅掛皂的中式立柱就準備就緒。然后設計者們便會使用朱紅油漆涂裝,而在南方使用的是桐油,皂色與白墻對比起來看南方建筑中具有自然魅麗之余,還充溢著濃濃的文雅氣息,讓人心馳神往,在運用柱子裝飾時應當特別注意。
劉中輝表示,雀替、斗拱的榫卯結構是中式建筑結構精髓所在,是可以讓空間意境得到提升的,自己在設計時也經常使用。斗拱結構是在中式室內裝修頂部的榫卯結構,出現橫縱交錯的地方,由于90度的剪切力可能造成梁柱榫卯結構的損傷,人們使用雀替、牛腿、斗拱等承托和分散源自結構上的重力、剪切力。這就是中式木作中靜而小巧,巧而實用。下面以雀替為例簡單介紹。
雀替作為中式木作結構之一,上面自然也少不了雕鑿彩繪之事。這里由于輪廓成三角形比較穩定,因此雀替輪廓只在三角形的基礎上加以磨圓,而其中的雕刻紋飾也不作較深的雕刻。以確保雀替的強度。彩繪則可以選擇多種主題,有卷云如意等多種主題均在古建筑中的雀替上見到過。
那么剛才提到的建筑結構木作之外還有石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給建筑帶來圍合和使建筑完整而封閉的重要部分。在石作裝飾也需要注意。
石作,在中式室內裝修中主要應用在地面鋪裝,墻面鋪裝,欄桿等位置。
地面鋪裝做蘑菇狀處理有助于防滑。主要采用大理石花崗巖等較為堅硬的石材,而與木作不同石作裝飾特點主要通過鐫鏤雕鑿的雕刻工藝而少有施彩設色的彩繪裝飾。這樣與石材表面不易著色有關。
雕刻的主題內容也不盡相同,但可以肯定一點的是他們均具有良好的美譽以及對于建筑和人們良好的期冀與祝福。諸如在建筑鋪磚上采用帶有蝙蝠的磚雕寄予人們遍地是福德美好含義。同時在墻面上采用帶有蓮花圖案的淺浮雕也帶有清廉的志向和不俗的人生趣味。
結語:
在中式設計中處于何種環境、何種立意,都應當在保證安全、功能和從人性化的設計角度出發。因此,無論是設計材料還是材料紋飾選題方面,適當節制選材,因地制宜展開賦形搞彩美化建筑,讓設計服務于建筑、服務于人。
恰如其分的選題也能為裝飾帶來意想不到的妙處。在選擇時需要跟主人做溝通,設計不能保證其選題能為全部人認可,能讓部分人滿足也不錯。總之,設計尤其是中式室內設計,必須具備設計專業能力,平時除了多儲備設計素材元素之外,眼界一定要開闊。一個中式設計者的學識要以設計為根本,同時也不要止于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