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新中式設計風格作為傳統文化復興的一部分,伴隨著國力增強,民族意識逐漸復蘇,人們開始從紛亂的揣摩、模仿、拷貝中整理出頭緒,中式建筑設計要發展壯大是必須的也是順應市場需要的。
但似乎不是簡單的模仿就可以辦到的。之前設計界存在盲目抄襲的現象,拿來西方一些東西不假思索的用在國內建筑上。以至于,在華夏大地、傳統山水中看到白金漢宮,埃菲爾鐵塔等與周邊建筑肌理顯得格格不入,而淪為人們茶余飯后笑談迥然之筆。
除了一些山寨版建筑層出不窮,諸多設計者挖空了心思,千方百計,也確實從西方建筑中模仿了不少,但即便如此似乎也沒能挽救當代一些建筑成為笑柄的尷尬。緣何如此呢?
正文:
作為多年從事中式設計、中式裝修領域,潛心研究中式設計創新思路的四合茗苑中式設計總監劉中輝先生,對于中式有著與常人不同的觀點。
劉中輝
他常說“西方設計界流傳著“沒有中國元素就沒有貴氣的說法”,而反觀國內山寨建筑卻照搬西洋式建筑,而很少有人在中式領域堅持走創新路,這是設計者自卑表現。作為拼理念、比創新的設計行業,只有具備深厚中式建筑設計功底、且了解西方、和新科技等全方位的設計者,才能成為合格的設計師,其作品才能更好的為人服務,建筑設計才能作為一件藝術品而更賦生命力。”不藝術,不設計......沒有藝術的空間設計就不是好設計,設計從藝術中找靈感 !
而同時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建筑起著彰顯出一個民族文化藝術最直接也是最持久的作用。作為設計師,他感覺自己責無旁貸。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建筑的今天,中國建筑設計人不能在文化上流離失所。
未來中國建筑無論是從西洋建筑中汲取什么元素,都需要做本土化過程及再創作過程,讓建筑因為有中式烙印而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作為新中式設計人對于中式設計,中式裝修和傳統家具的環境有著情有獨鐘的劉先生坦言:新中式當然要秉承創新精神,但更重要的是要在博古通今的文化底蘊上,結合中國建筑傳統元素有根據、有道理的創新,而不是盲目的空降式的求新、求奇、求變,這樣只會毀了建筑也毀了設計師。
新中式創新應更科學、更賦底蘊
四合茗苑劉中輝認為單純、而粗暴的模仿是短暫的,它會反噬設計自身創造性,導致創新能力的進一步干枯惡化。
新中式風格下的建筑應具備創新,現代中式、古典中式風格的建筑同樣,在創新方面均應有所體現。使得建筑發展汲取中式文化濫觴中淵源而深邃亙古飄香傳承千年的設計養分,同時融入具備符合中國風理念下的外來元素、創新元素等,成為使新中式建筑傲然于世界建筑的優越潛質。
作為對于傳統建筑的復興,新中式設計人責無旁貸,在引汲西方元素方面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如此“粗魯”。中西方互相借鑒是常事,借鑒也是好事,這不僅其顯著中式設計者們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廣闊胸懷。同時適當將其本土化也體現了一種再創造精神。在四合茗苑設計的許多新中式風格裝修中不僅沒有徹底顛覆傳統,也沒有受到桎梏,反而巧而合理,精而合宜的加入新科技、新元素在其中讓傳統文化更具有時代感。
本土化過的西洋元素運用的案例三一重工會所:
由四合茗苑主創團隊打造的北京三一重工會所大廳,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式元素整齊排布,氣勢恢宏,仙風道骨。屋頂的吊燈采用新元素、明顯的歐式吊燈形態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寫意的中式花燈外形和中式意境的傳達,將西洋元素化整為零,運用到傳統建筑氛圍營造中,使其更富實用性和氣勢上的恢弘體驗,且不失中式韻味,潤物細無聲的渲染手法體現了中式大象無形的審美觀念。
在這間極富中式古雅格調,且沖逸無限光輝的正堂會議廳,從上到下筆觸連貫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而宮燈也有所創新,在引用西洋元素方面,也沒有拿來就用,而是將原本在羅馬柱上與梁銜接之處融入了中式斗拱、牛腿等元素,而視覺上弱化了歐式的羅馬柱和踢腳線,讓中、西我中有你,而最終凸顯我,在細枝末節處毫不懈怠,何其優雅。
保留傳統風格基礎上,融入新科技的案例還有許多。諸如設計前輩貝聿銘老師在設計蘇州博物館之前,也有著設計諸多西方建筑的成功經驗,諸如盧浮宮等,而當他在設計香山飯店、蘇州博物館之時亦融入現代科技,且將新材料和新工藝、達到新強度、新高度、讓建筑表現出更多更濃郁的中式意境,讓中式建筑大放光輝。
新科技、新元素等以中式建筑形式進行排列組合,真正的吸收了可用的文化和元素。促進中式建筑設計裝修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