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國學與傳統文化。一些商業中心、會所甚至是某些公共場所的設計也越發充滿了中式味道,曾經風靡大江南北的歐式家居理念,正悄然發生改變,具有中式設計理念與時代感相結合的家居風格將成為未來家居發展的新趨勢。北京四合茗苑設計機構的總設計師劉中輝,為讀者呈現出了一種全新的中式設計理念。
新浪紅木:我們都知道,近年來中華傳統文化的回歸對傳統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影響,作為中式設計機構,從您的角度看,目前人們對于中式設計的理念的接受度和設計理念發生了哪些改變?
劉中輝:縱觀歷史,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和相互借鑒,已屢見不鮮。不可否認我國裝飾有許多借鑒西方建筑裝飾優秀經驗,在20世紀末我國也曾從西方建筑布園中汲取經驗,不過是在借鑒的同時做了適應中式傳統文化和風格的改進。杭州西子湖畔太子灣公園就是汲取西方園林開朗飄逸的手法,將其加以改變和調整后應用在我國傳統山水園林上的良好案例。而回顧歷史,國外也曾大量借鑒我國的風格,18世紀興起的英國畫意式風格園林鼻祖威廉-肯特,就曾從36幅熱河園林雕版畫中,汲取經驗。后來錢伯斯又通過素寫的方式將中式建筑的尺寸記下。回到西方后再在所設計的庭院中復原,才形成了自然風致式園林。不論是建筑和造園,中式設計風格的回歸,都滿足了大部分人的傳統東方審美需求。如今已有越來越多人鐘情于中式設計,與十年前相比,很多人的設計理念已從歐式向中式風格轉變。不過但單純仿效固有的中國傳統家居設計風格,已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如今人們更加注重整體家居的空間概念,更加注重實用性、文化性、舒適性以及中式符號在整體家居中的點綴作用,講究中國傳統家具的陳設、布局,更多地利用古典家具及書畫等藏品,為整體家居“點睛”。
新浪紅木:中式設計涉獵廣泛,元素文化寓意深刻,很多材料在市場都難得一見,十分難淘。有些消費者非常擔心,設計與家居實際效果差異較大,您在設計過程中,是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
劉中輝:這一問題,我們也經常遇到,2001年我們剛剛成立設計機構時,也會遇到類似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讓設計與施工完美結合。因此,我們經過努力,取得了國家設計及施工雙資質。這樣就可以免除很多設計與施工無法統一的問題。并可根據客戶的個性需求,在細節上作出調整,根據整體風格的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尤其像茶樓、會所這樣的消費場所,對個性化和氛圍的營造要求頗高,不論在燈光、飾品還是擺件等的搭配上,都要迎合整體設計風格,并呈現個性品質。
新浪紅木:這種個性化特征在設計和施工中又將如何體現?
劉中輝:這種個性化特征的表現,有時連一個燈,都是需要精心設計和定制的。選擇中式設計風格的客戶幾乎都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一定的積淀和底蘊,在整體家居設計中常常會受到個性、愛好、興趣、價值觀念等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某些對家具、古玩字畫等收藏的人群,在講究傳統文化、寓意、題材及陳設布局的同時還會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室內溫濕度的控制,紅外線安保等安全設備的設計,現代審美觀念的融合等等。他們更希望在呈現主題設計的同時,呈現出一定的層次感和舒適性。還有在安保方面,提出密室的整體設計,各種機關的運用,暗格的設置等等。可以說,如今中式設計雖在造型、符號、元素、榫卯結構等方面還保持著傳統的風格,但在很多設計上已經融入了現代家居及智能家居理念,更加突出個性與智能功能的體現。
四合名苑為大堂設計的齊驥閣會所
新浪紅木:您認為未來中式設計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劉中輝:如今中式設計思潮正隨著社會觀念、審美思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而呈現一種蔓延之勢,在中華大地上,這種具有地域及民族特性的設計風格,呈現出一種個性化發展方向。在國際化的大融合的背景下,這種設計風格,在中西文化與內外因的沖擊、碰撞上,已呈現不同的時代特征,并向多元化發展。但不論是中西合璧、古今集成還是中式設計簡約風格,都將在傳承中華文化歷史與現代科技結合的智能家居的混搭中,不斷創新、演變,在這種設計理念下,還要以人為本,將中式藝術和裝飾風格隨時改變,以滿足不同地域下形成的獨特文化底蘊。個性化的“傳統”與“科技”混搭,也許將是未來家居設計發展的新主流。 (姜瑩瑩_文 孫淘濤_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