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設計理念和風格——“觀乎人文,化于自然”的和居美學
【新浪家居】我了解到“觀乎人文,化于自然”是你的設計理念,您是在什么樣的經驗和感悟下總結出這個理念?
我想是跟客戶接觸得多之后,學習到很多東西。家庭也會有一些隱隱約約的遺傳,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對自然有著很深的感情,父母也常教導我們綱常禮義。還有就是對現代生活的一種思考和反思,我喜歡道家無的精神和圣嚴法師的“心六倫”思想。很難清晰地去描述,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面對空間時,是這些生活中潛移默化的東西給了我設計的靈感。
【新浪家居】你平時的生活是什么樣的?
我平時生活都是很簡單,家、公司,有時見下客戶或去工地。在家會做飯、跟太太一起帶孩子,工作的事盡量都在公司處理好。
【新浪家居】看來提倡和居美學,也是跟你盡力協調生活和工作的這種態度有關吧?
可以這么說。圣嚴法師的“心六倫”倡導我們不論我們扮演什么角色,都應該要有正確的觀念,在追求自我的同時也應該尊重他者。和居美學追求的是跟自然的和諧、跟內心的和諧。我希望我的作品是大自然中的小自然,在大自然這個宏大的語境中,它是一個獨特但不突兀的存在。另外,我覺得我們設計出來的應該是很舒適的東西,是生活本身的真實反映,不要跟生活違背,不要去做面子,而是做生活,做內容。我之所以偏好自然人文的空間,是因為它們是我比較熟悉的,如果離我生活很遠的,我會有畏懼感。
【新浪家居】這個理念要真正做到并不容易,在您的作品中,哪個作品是該理念實踐得最好的?
一個是貴谷公共空間,它屬于臨時建筑,那個設計方案我只花了半個小時就想出來。當在思考如何保持室內外的連續性,讓客戶進入室內之后既能感受自然光的照射、風的洗禮,還能被室內的環境所吸引時,我就產生了采用格柵的想法。
另一個是貴谷SPA,里面采用了東方院落的格局,也是我用當代設計語言對傳統文化的一種回應。
還有就是近期完工的江濱茶會所,將灰空間貫穿其中,自然和人文互相穿透,整個空間就顯得更加靈動。
【新浪家居】談談您的設計語言吧。剛才提到的這三個項目,包括其他的作品,都比較偏愛木、石這些天然的材質?
不管社會發展到什么程度,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永遠不會減少。即便現在很多人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成長,也會向往室外踏青。在設計時,我會努力尋找自然、歷史、當代生活方式的結合點,我比較喜歡有沉淀的材質,不一定是木、石,還喜歡鋼、鋁、銅等材料,我覺得它們蘊含了一種古樸的力度,通過這些材料來探索精致的空間。我不認為擺幾塊舊石頭、插幾根樹枝就是禪,就象征了某種意義,這其實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中國的文人雅士應該是很細膩的,意境的表達方式是很輕巧的,就像太極的四兩撥前千斤,用很小的力氣表達宏偉的氣場。西方文化植入之后,設計開始嚴謹化,這是一件好事。只有將東方的細膩和西方的嚴謹相結合,才是一個現代的有品質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