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單個城市的獨立發展能力越來越有限,而通過城市群的打造,有利于促進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共享發展;同時使不同城市群承接不同發展功能,促進合理分工。城市群將成為打破非均衡發展格局、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新載體,能夠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協同效應,有助于解決城鎮化過程中“千城一面”的問題——
日前,備受關注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公布。在此之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先后批復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等發展規劃,并明確了相關發展任務。“十三五”期間,加快城市群建設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的重要舉措之一。
專家表示,經過改革開放以來近40年的發展,我國單個城市的獨立發展能力越來越有限,而城市群能夠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協同效應。因此,城市群將成為打破非均衡發展格局、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新載體。
實現區域互聯互通
促進形成協同效應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加快城市群建設發展,在東部、中西部、東北等地區打造一批城市群,形成更多支撐區域發展的增長極。
根據“十三五”規劃,我國將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提升山東半島、海峽西岸城市群開放競爭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區城市群,發展壯大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城市群,規劃引導北部灣、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蘭州—西寧、寧夏沿黃、天山北坡城市群發展,形成更多支撐區域發展的增長極;促進以拉薩為中心、以喀什為中心的城市圈發展。
“打造城市群是發展新型城鎮化的應有之義。”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楊枝煌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這就要求在某一區域內實現共同發展,逐步消除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這就需要通過新的整體發展戰略來推動地區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發展。
楊枝煌說,通過城市群的打造,也有利于促進地區之間的互聯互通,實現共享發展;同時,使不同城市群承接不同發展功能,促進合理分工。例如,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可以承擔基礎科研功能,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可以承擔科技孵化功能,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可以承擔制造業現代化功能。
楊枝煌表示,在城市群的建設中,相關發展規劃已經明確了每個城市群的功能定位,而且每個城市群的資源、人才、地理位置等稟賦不同,也客觀要求每個城市群根據自身優勢推動新一輪發展;從城市群內部看,各個城市的發展定位也各不相同,因此,城市群的建設也有助于解決城鎮化過程中“千城一面”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樊杰撰文指出,當前,我國適宜城鎮化的國土空間極為有限,而已經形成的人口和城鎮沿河谷海岸的帶狀集中以及圍繞交通節點樞紐的組團式集聚,客觀上為未來我國繼續以城市群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奠定了基礎。因此,把城市群作為主體形態是符合我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基本特征的。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管理研究室主任盛廣耀認為,在經濟下行、投資乏力的新形勢下,單個城市獨立發展的能力越來越有限,城市群能夠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協同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