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房地產會不會崩盤?
面對如此高的房價,很大比例的人只能“望房興嘆”。有不少人認為,高房價自有它存在的理由,中國的城鎮化水平遠未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因此房地產市場不存在崩盤風險,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目前已經承受不起如此高的房價。
鄧永恒介紹,他曾與清華大學房地產研究所的吳璟教授及沃頓商學院的吉耶科(Joseph Gyourko) 教授合著了一篇論文,研究中國35個主要城市的情況,涵蓋了人口增長、失業率、工業發展、經濟增長等因素,再運用模型預測未來的住房需求。
研究發現,城市與城市間差異巨大,像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大多存在供不應求的現象,因此這些城市的房價也居高不下。受供求關系、人口結構因素影響外,一線城市還有許多附帶的福利,比如教育資源、基礎設施等,這些都反映在房價里面。除了有些二三線城市房市風險比較大外,鄧永恒認為一線城市的房市出現類似美國次貸危機那樣的崩盤概率較小。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日前在“2017年觀點年度論壇”上表示,既認房又認貸在歷史上確實屬于比較大的調控力度,從歷史數據來看,一般市場短期會有所降溫。
巴曙松認為,短期內房地產危機爆發的可能性較低,但是要關注局部風險。中國的居民杠桿率未必那么高,但是確實要注意這個風險,中國與國外成熟的經濟體相比,優勢就是居民負債率不高,但是也有劣勢,就是居民財富積累的存量小,承擔債務的能力是相對弱的。
不過他提醒,中國的房貸收入比這一指標出現了明顯的上升。
除此之外,巴曙松通過統計數據,結合目前的背景,總結了房地產市場新的趨勢:
一、成交量確實在下滑,熱點城市的需求短期內受調控的政策抑制,重點城市每周成交量的走勢開始呈現一定的回落;
二、土地供應受限,熱點城市供需缺口加大;
三、房價走勢平穩,熱點城市房價上漲壓力雖受調控抑制,但不容忽視;
四、充分流通:二手房已成為滿足熱點城市需求的主力;
五、租賃市場進入發展快車道;
六、信貸環境收緊,房地產開啟去杠桿:轉杠桿成效不明顯;
七、開發投資增速持續放緩。從統計數據看,房地產的開發投資、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開始出現一定的回落;
八、開發企業集中度提高;
九、環一線城市圈效應進一步顯現:城鎮化發展到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