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通州樓市限購新政為當地商住項目帶來了短期盛宴,那么如今宴席即將進入尾聲。北京商報記者從多個獨立消息源獲悉,通州區關于商住限購的細則已經基本確定,最快在“五一”前后發布,未來通州商住公寓、寫字樓、商業辦公等項目也將受到限購限貸的制約。作為北京市副中心,通州樓市調控升級進入倒計時,新政背后除了抑制房價上漲的需求之外,推動產業升級、筑巢引鳳的計劃更為迫切。
商住迎來調控
雖然通州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相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稱“不知情”,但是記者從多個獨立渠道獲得的信息顯示,通州區樓市限購政策升級至商住項目已成既定事實,只待公布。
據知情人士透露,通州區此次限購政策的升級包含以下幾個細則:一為,調整信貸政策,即針對商業、辦公、商住公寓類物業的首付比例將從現在的50%大幅提高,與此同時貸款利率也或將進行一定調整。甚至有消息稱,一次性付款將成為通州商住標配;二為,資格認定口徑將發生變化,即通州區現行的限購政策只對購買商品住宅的購房人予以限制,而未來商住項目購房人的資格也將受到社保、個稅連續繳納年限等方面的限制,這也意味著在全北京市中,通州區將率先成為對商住業態實施購房資格認定的地區;三為,對于開發商而言,散售模式將受到限制,例如寫字樓銷售的面積或將以半層起售,而商業銷售面積則可能以一個政府設定的最小面積為起點。這也意味著對于開發商而言,銷售起來更為快速和便捷的散售模式或將被禁止。
在途項目奇葩營銷
去年通州限購升級后,商品住宅市場遇冷,而未受限購政策影響的非住宅產品,由于剛需置業群體的外溢以及區域投資性購房的增長,一度表現火爆。據我愛我家集團數據中心統計,3月通州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成交1867套,其中,商住房成交達到了1272套,占據新建商品住宅成交的68.1%,成交量比2月上升了317.1%,比去年3月漲幅高達1432.5%。當然,這與通州非住宅類項目供應量原本就高于住宅項目有關,另外剛需以及投資性需求的同時進入,也是推動量漲的原因。
通州區商住項目的熱銷也為開發商帶來了狂歡,不過此次限購政策升級,無疑成為當頭一棒。
此前在通州區順利銷售過一期商住項目的某開發商人士稱,上一期項目順利售罄后,下一期項目如今卻遲遲拿不到預售許可證,卡在關鍵時間點,也讓該開發商人士頗為煩惱。
另有開發商人士介紹,整售方案將會增加企業的去化壓力,增加成本,因此散售更受開發商歡迎。如果商業、辦公、商住公寓類項目被要求整售或者按照一定面積起點銷售,對于開發商而言,銷售壓力將不言而喻。
“以寫字樓為例,首先有產業的引入才有大面積消化的可能,如果前期條件不成立,去化難度就會加大。”該開發商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