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產業逐漸淡出國內主流經濟的舞臺,建筑裝飾行業也受到了巨大影響,特別是大中型設計院,因為業務量的縮減被迫采取裁員及降薪的方式壓縮成本來解決自身問題。而對于與大型建筑裝飾企業聯合成立設計產業園的小型設計事務所來說,在此次危機中不但沒有受到沖擊,反而悄然摸索出了一條全新的發展模式。為深入了解建筑裝飾企業的這種發展模式,記者專訪了中航長江首席設計總監、中航長江設計師產業園項目負責人劉文毅。
中航長江首席設計總監、中航長江設計師產業園項目負責人劉文毅
走進劉文毅辦公室,“厚德載物”四個大字高掛墻上,旁附一首《陋室銘》,藝術氣息濃厚。劉總酷愛茶道,來訪者皆被他邀請先品茶,有時他親自倒茶,心細的他容不得一點水灑出,從細節中,可以慢慢地感受到這位優秀設計師的魅力所在。
記者:您在從業16年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當時您有什么解決的想法呢?
劉文毅:最初成為設計師的心情是很激動的,因為覺得設計師這份工作很體面、很有責任感,只要做好每個案子、服務好每個客戶就行。其實不然,我在成立工作室之前,也是花了十年的時間來慢慢積淀自己的設計水平及談單能力,有幸獲得一些客戶的認可。工作室運營6年后,我發現單一的室內設計領域限制了團隊的發展空間,也試圖考慮在施工領域進行突破,最終由于資金、資質、管理等方面的瓶頸,致使甲方不放心把工程交給我們這種小團隊來做,所以我需要找到一個更大的平臺來拓展工作室業務范圍。
大概是2014年5月,我偶然接觸到了中航長江的幾位老總,大家在談到建筑裝飾行業的發展趨勢時,提到一個既能為設計師突破業務領域,又能給工程公司帶來業績的設計師和大型工裝企業合伙制平臺構想——設計師平臺。當時我覺得這就是個機遇,因為設計師平臺能夠很好地依托中航長江成熟的融資平臺、專業的施工管理團隊以及充足的材料采購資源,完全解決了我之前提到的發展瓶頸。
記者:作為中航長江設計師平臺的主要負責人,該平臺最明顯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能否列舉實例說明?
劉文毅:優勢在于以下三點:
設計師集群效應,創一站式設計服務
中航長江設計師產業園啟動后,我們招募了來自室內設計、鋼結構、幕墻、軟裝、園林等眾多領域的優秀設計團隊共同合作,使設計師產業園具備了為客戶提供全方位設計服務的能力,即1+1>2的集群效應。
像鋼結構、幕墻、園林等類型設計室多依附于大型設計院之下,而室內設計和軟裝設計室則必須自己獨立開拓市場,服務內容單一,業務體量也不大,和大型工程客戶談單難度非常大。但設計師產業園將不同領域的設計團隊整合在一起后,實現了室內設計、鋼結構、幕墻、軟裝、園林等多個領域設計團隊的“聯合作戰”,實現一站式設計服務模式,面對大型工程客戶不僅談單更加容易,而且也提升整體業務量。
最近我們在貴州大方的永豐財富中心項目就成功的印證了這點,通過設計師產業園中5個不同設計室一次性完成了項目第一階段售樓部工程的鋼結構、幕墻、室內設計、軟裝及園林等五大設計分項,贏得了客戶的好評。
平臺聯動,打通設計到施工的整體產業鏈
除了一站式設計服務外,設計師產業園還整合了中航長江的資金、管理和集采三大平臺資源,有效打通了設計到施工的整體產業鏈。
根據行業現狀,設計和施工必須為兩家不同單位,這樣很容易造成設計師對施工管控不嚴,施工只依照圖紙施工,如果出現問題雙方經常互相推諉,給客戶造成一定損失。而設計師產業園依托中航長江所擁有的成熟融資平臺、專業施工管理團隊以及充足材料采購資源優勢,設計師可以實現設計到施工的無縫對接,全程把控設計效果的呈現。
在去年11月承接的宜黃紫海中央城就是個典例,客戶在認可我們的設計后,便提出了希望由我們完成后期施工的建議,我們當時很自信地拿下了這個項目。因為在資金上,公司會墊資;在材料采購上,設計師只需要和甲方一起去杭州考察材料加工廠,其他采購工作都有公司集采平臺負責;項目施工上,也有中航長江項目管理團隊專門負責,設計師只需要定期現場勘查,與項目經理進行實時溝通即可。
強強聯手,開啟行業全新未來
目前,設計師產業園已經邀請到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第27(江西)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徐樂城、2014年金堂獎金獎得主謝長安,以及周前進、梅皓、陳福明、俞李鋼、王中柱、熊慶輝等業界精英設計師的進駐。根據產業園的發展規劃,未來將容納30個含室內設計、鋼結構、幕墻、園林等領域的專業團隊,與中航長江的資金、管理、集采三大平臺進行無縫對接,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建筑裝飾工程服務,預計可實現年產值20億元。在江西試點成功后,產業園將會向全國復制推廣,利用設計師與大型工裝企業的互動集群效應,打通建筑裝飾設計向建筑材料采購和工程管理延伸的整體產業鏈。
記者:未來,您有沒有想過再出去創業獲得更大的業績目標?您有沒有建設性的想法去幫公司擴大設計師平臺效用?
劉文毅:再出去創業談不上了,因為我覺得公司這個平臺很好,現在我接觸的很多大型工程客戶除了信任我的設計外,對于有著31年行業實力沉淀的中航長江更是高度認可,加上平臺資源的聯合優勢,他們都愿意考慮在未來將自己的大型工程交給我們來做,甚至向同行去推薦我們,所以我目前更能以平靜的心態去做好我的本職工作。
建議的話,首先我覺得互聯網是一個廣闊的平臺,現在,公司的采購和管理都有用到互聯網,那么,產業園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招募到更好地設計團隊。其次,我覺得可以發揮29家分公司的地區優勢,將產業園模式因地制宜的有效實施,并逐步向全國輻射推廣。目前一線城市已經有了類似模式,二、三線城市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這或許是我與公司探討的下一個模式,我相信中航長江設計師產業園對公司、對設計師們既是挑戰,更是希望。
此外,設計師是建筑裝飾行業不可或缺的力量,而設計師產業園正是為了幫助設計師打破自身瓶頸,給予他們資質、資金、技術和人員支持,讓他們能夠承接更多的大單,在行業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時,企業緊扣擴大建筑裝飾工程量的主題,通過產業園的產業鏈打造和集群倍增效應,實現產業園全球范圍內的復制推廣,從而擴大企業工程業績和利潤,公司也將通過設計師平臺走向更專業的經營發展道路,與設計師在互利的前提下共同推進千億級夢想進程。
劉文毅簡介:
劉文毅,1972年生,2014年6月加入中航長江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會員、注冊高級室內建筑師;榮獲2007年江西省室內設計大賽二等獎、2009中國室內空間環境藝術設計大賽優秀獎、1989—2009中國室內設計優秀設計師、2013江西設計十年優秀設計師、2011年南昌十大風尚設計師、2012年南昌十大高端設計師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