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甘肅大劇院對于演出場次安排、公益活動安排和演出票價是如何定位的?
演出場次:根據省委省政府對甘肅大劇院的定位要求,甘肅大劇院保證每年推出100場以上的演出。其中,A類演出項目(國內外經典劇目)達到全年演出場次的30%左右,B類演出項目(國內一流劇目)達到全年演出場次的40%左右,C類演出項目(國內優秀劇目)達到全年演出場次的20%左右。蘭州的觀眾可以與北京、上海、廣州的市民一起,同步欣賞到國內外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
“公益性”是大劇院的“自然屬性”,因為他是政府投資的公共項目,從根本上代表著政府的職能,從根本上代表著公眾的利益。為此,我們一方面堅持每年舉辦一定數量的公益專場,堅持每場演出都堅持通過社區、社會團體推薦及媒體和熱線報名等方式,在全省范圍內積極邀請一定數量的先進人物和弱勢群體“兩種代表”免費走進大劇院觀看演出,目前已超過一萬余人次;另一方面,我們積極開發策劃名家來蘭演出公益文化傳播活動,先后在省內高校聯合舉辦主題講座,戲劇論壇、大師舞蹈課、音樂交流等10余場藝術講座及教育普及活動,
香港著名導演林奕華、臺灣現代舞大師林懷民、中國現代舞第一人王媛媛、中國著名話劇導演田沁鑫等悉數登場,直接輻射人群近10萬人。平均每1個半月就會有一位大師級人物來甘授課,平均每場到場人數達700余人,高雅藝術文化在甘肅火速推進及發展令人驚嘆。同時我們成立了甘肅大劇院藝術培訓機構,開展了少兒芭蕾等藝術培訓,有效發揮了文化演出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基礎功能。
在票價制定上,甘肅大劇院堅持發揮公共項目親民惠民屬性,制定了同類演出全國最低的票價,絕大部分場次票價在30元至380元之間,大部分場次票價最高都在580元之內,平均票價也只在200元左右,在與全國同步上演的國內外一流劇目的票價相比,我們的總體票價低于全國平均票價40%以上。同時,甘肅大劇院開業之初就在倡導“讓高雅藝術走進大劇院、讓老百姓走進大劇院”。自開業演出以來,30元、60元、80元不等的學生票和低收入家庭的惠民低價票,已經實現了在所有主營節目中都實現了全覆蓋,近萬名各界先進代表、弱勢群體代表,受邀觀看了各個門類的演出。此外,大劇院還定期組織音樂教師、大學生、京郊山區學生、農民工子弟、殘障兒童等特定人群免費觀演,至今也已經超過了2萬人次。大劇院把演出運作與藝術普及緊密結合起來,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普及教育特色。
1500座大劇場
記者:目前甘肅大劇院的財務狀況怎樣,能否做到收支平衡?日常的運營費用是多少,公司在降低運營費用和提高運營收入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由于甘肅經濟社會的發展相對滯后,目前在面臨演出市場不規范、文化消費不足、文化消費習慣尚未形成、專業人才匱乏等諸多困難條件下,甘肅大劇院和全國絕大多數同類劇院一樣,目前還無法做到收支平衡。據我們測算,甘肅大劇院日常運營費用(不考慮演出費)每天在 2萬元左右。我們一方面內控成本,另一方面外抓營銷,在降低運營費用和提高運營收入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一是以創建“勤儉節約型劇院”為目標,通過教育學習強化全員節約意識,引導員工從打印紙雙面使用、下班隨手關閉電腦、打印機、飲水機、日光燈等小事著手,努力培育“節約一度電、節約一滴水、節約一張紙、節約一升油、節約一方氣”的良好風氣。二是精心設計開展了以“優化再造制度流程標準、全面實行預算管理和深入推進對標達標”為主要內容的“規范化管理”活動,從“決策程序化、組織系統化、權責明晰化、控制過程化、業務流程化、目標計劃化、措施具體化、考核定量化、獎懲有據化、行為標準化”等十個方面全面加強工作標準和制度優化設計,通過規范員工工作行為標準,堵塞了管理漏洞,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遵循“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同生共贏”的多元產業融合發展思路,在甘肅國際會展中心、蘭州皇冠假日酒店及劇院中強力推進“一體化”營銷和“全方位”服務,發動650多名員工共同進行甘肅大劇院票務營銷,同時我們也積極運用各種市場手段,想方設法提高場館使用率和上座率,極力提高運營凈收入。
記者:在劇院的運營過程中,曾經歷過什么困難,如何解決的?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是什么,劇院在自身運作中應該有怎樣的突破和創新?
眾所周知,大劇院作為高雅藝術傳播和推廣的重要載體,其運營管理必然要有與之相配套的政治、政策、經濟和文化環境,尤其是文化消費習慣和消費能力可能是影響一個劇院發展的外在重要原因。甘肅大劇院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剛剛建成投運的年輕劇院,其經營管理過程中也遇到了運營資金不到位、市場開發難度大和專業性人才短缺等諸多困難。一是受政府財政補貼未能及時到位的影響,甘肅大劇院一直面臨著“無米下炊”的尬尷局面,為保證劇院演出的正常進行,我們采取了向集團公司借支、從公司其他運營資金中墊支及租場費用與演出費用抵頂等途徑來解決,雖然給公司其他項目的運作帶來了很多挑戰,但我們始終確保了甘肅大劇院每年100場的演出目標,對活躍甘肅文化演出市場、培育市民文化消費習慣發揮了很大作用。二是受甘肅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文化消費習慣影響,甘肅大劇院一起步就遇到了上座率連續走低的嚴峻挑戰,經過我們廣泛調查和認真分析,最終得出上座率低的原因是廣大觀眾認為劇院是高雅藝術場所,票價高承受不起是不愿進劇場的主要原因。對此,我們通過電視、報紙、傳單、戶外廣告等方式全面宣傳劇院劇目及演出票價,經過一段時間的集中密集宣傳,上座率有了明顯回升。三是甘肅劇院運營的專業性人才缺乏,尤其是劇院管理和劇目策劃營銷及舞臺技術類的人才少之又少。為此,我們又把視角放在人才的“內培”上,先后通過邀請舞臺機械、燈光、音響等廠家來劇院專題培訓和把劇目策劃、舞臺技術相關人員送到國內其他劇院進行掛職鍛煉等方式,初步培養了一批能夠滿足甘肅大劇院運營需要的年輕人才,但業務的專業性和成熟度還需要下大力氣培養和提高。
目前,雖然甘肅大劇院已經過近兩年時間的實踐探索和運營,政府也制定了每年1000萬元的財政補貼政策,我們也在劇目策劃引進、票務營銷推廣等方面積累了一些寶貴經驗,但整個演出市場仍然面臨著文化消費不足、文化消費習慣和文化環境尚未養成的最大困境,這已經成為單靠劇院通過市場開發和劇目推廣等措施而難以有效解決的普遍性問題。所以,要保證劇院的良性運營,確保文化演出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基礎功能的有效發揮,政府必須要在確保足額經費投入的前提下,通過惠民補貼、文化宣傳、輿論引導等措施,來扶持和推動百姓文化消費習慣的逐步轉變。當然,作為劇院的市場運作主體,我們更應該進一步創新思路,主動出擊,整合現有劇目和劇院資源,通過打造“劇院聯盟”和“劇院文化”等措施,來共同推動劇院演出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一是繼續堅持甘肅大劇院“讓高雅藝術走進大劇院、讓老百姓走進大劇院”的宗旨和“低票價培育市場、零贈票規范環境”的經營理念,繼續通過文化惠民、藝術普及、交流活動等形式活躍市場和培育環境的基礎上,以甘肅大劇院將為甘肅劇院演藝產業的主陣地,為甘肅演出產業集約化運營的平臺,盡快籌備啟動“甘肅劇院聯盟”,在劇目引進、演出安排等內容上實現文化產品的“市州共享”,打造集約化產業鏈條,推動甘肅文化產業的進一步改革與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正在積極籌備設立“劇院發展基金”,期望通過社會捐贈、企業贊助、行業資源共享等形式,創新打造廣場文化演出活動,將百姓喜聞樂見的劇目從劇場搬到室外廣場,進一步擴大文化的影響力和滲透力,逐步培育百姓文化消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