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承載上海城市文化 保存弄堂建筑靈魂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時間:2012-07-24 11:51:07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建筑的保護,特別是弄堂這一類的建筑,其保護模式應多元化。我們有時因以前的生活模式消失而過多地對改造進行批判,這不利于城市保護。為歷史建筑找到最合適的新功能,才是最有效的保護。
建筑在城市文化的形成中發揮了很大作用。正如談北京文化離不開胡同一樣,談上海文化也離不開弄堂。上海弄堂是中國歷史變遷的產物,雖然其歷史僅有一百多年,但卻承載了上海獨特的文化內涵。本報記者就上海弄堂的文化含義、保護改造及學界研究等問題采訪了同濟大學副校長伍江。
伍江:保存弄堂建筑靈魂
伍江:保存弄堂建筑靈魂
弄堂承載上海城市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報》:上海弄堂文化是怎樣形成的?您怎么理解弄堂文化?
伍江:上海弄堂雖然是一種居住空間,但它給這個城市帶來了特有的生活空間和文化空間。我對弄堂文化有三方面理解。
首先,弄堂文化具有很強的文化融合性。上海弄堂是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出現的一種全新、特別的生存空間。弄堂文化有兩個來源:一是中國傳統民居,其空間特色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如都有客堂間、院子、天井等;二是西方現代化房地產開發模式,其整體開發、整合、規劃受西方影響。
其次,弄堂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上海在受到西方影響后,其資本主義化更快、規模更大,現代市場經濟發展更加充分。弄堂這種空間模式和開發模式很好地適應了這種形勢。雖然寧波、杭州、蘇州都有弄堂,但沒有如此大的規模,因此弄堂也成為了上海本地特有的文化象征。
最后,弄堂文化具有很強的市民性。開發弄堂是為了盡可能滿足最大多數人的需要,所以其設計、規劃理念是為大多數人服務的。特別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多次交易行為開始出現。在多次交易中,服務對象開始細化,使得不同經濟收入、不同文化層次的人都可以找到棲身之所。這些特點造成了上海弄堂具有很強的市民性。
相關文章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