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提升鋼鐵有效供給水平
推動服務型制造。全面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理念和服務意識,推進鋼鐵企業由制造商向服務商轉變。鼓勵鋼鐵企業與下游用鋼企業主動對接,圍繞用戶需求,結合先期研發介入、后期持續跟蹤改進(EVI)模式,創新技術支持和售后服務,完善物流配送體系,提供材料推薦、后續加工使用方案等一系列延伸服務,創造和引領高端需求。支持企業重點推進高技術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先進軌道交通、電力、航空航天、機械等領域重大技術裝備所需高端鋼材品種的研發和產業化,力爭每年突破3-4個關鍵品種,持續增加有效供給。
專欄4 關鍵品種重大工程
1 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領域
大線能量焊接鋼,高止裂性能厚板,極寒與超低溫環境船舶用鋼,高錳耐蝕鋼,LNG船用殷瓦鋼,海洋平臺樁腿結構用鋼及配套焊材。
2 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領域
高鐵輪對用鋼,高速重載高強度鋼軌,車輛車體用耐候耐蝕鋼。
3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
新一代超高強汽車鋼,熱沖壓用鍍層板,超高強簾線鋼等。
4 電力裝備領域
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用耐熱鋼,汽輪機和發電機用大鍛件與大葉片用鋼,核電機組壓水堆內構件用鋼,水電機組用大軸鍛件鋼與蝸殼用鋼。
5 關鍵基礎零部件領域
先進制造業用高性能軸承鋼、齒輪鋼、彈簧鋼,傳動軸用超高強度鋼,高強韌非調質鋼,12.9級以上高強度緊固件用鋼等。
6 其他高品質特殊鋼
高品質冷墩鋼,機床滾珠絲杠專用鋼,復雜刀具用易切削工具鋼,特種裝備用超高強度不銹鋼,節能環保裝備與化工裝備用耐蝕鋼,高效率、低損耗及特殊用途硅鋼,大截面、高均勻、高性能模具鋼,高性能冷軋輥用鋼,高溫合金,軋制復合板等。
提升質量水平。樹立以穩定為核心的質量意識。支持企業采用潔凈鋼生產、精準軋制、產品質量管理一貫制等質量提升技術,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和裝備,減少人為因素對質量控制的影響,提高鋼鐵產品實物質量穩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
加強品牌建設。建立以質量為中心的品牌體系。支持鋼鐵企業制定品牌管理體系,圍繞研發創新、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提升內在素質,夯實品牌發展基礎。開展質量標桿活動,以冶金產品實物質量認定活動為平臺,每年向社會公告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實物質量水平的優質產品和特優質量名牌產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
(五)發展智能制造
夯實智能制造基礎。加快推進鋼鐵制造信息化、數字化與制造技術融合發展,把智能制造作為兩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支持鋼鐵企業完善基礎自動化、生產過程控制、制造執行、企業管理四級信息化系統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鋼鐵企業建立大數據平臺,在全制造工序推廣知識積累的數字化、網絡化。支持鋼鐵企業在環境惡劣、安全風險大、操作一致性高等崗位實施機器人替代工程。全面開展鋼鐵企業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和評定工作,推進鋼鐵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
全面推進智能制造。在全行業推進智能制造新模式行動,總結可推廣、可復制經驗。重點培育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4種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試點示范,提升企業品種高效研發、穩定產品質量、柔性化生產組織、成本綜合控制等能力。充分利用“互聯網+”,鼓勵優勢企業探索搭建鋼鐵工業互聯網平臺,匯聚鋼鐵生產企業、下游用戶、物流配送商、貿易商、科研院校、金融機構等各類資源,共同經營,提升效率。支持有條件的鋼鐵企業在汽車、船舶、家電等重點行業,以互聯網訂單為基礎,滿足客戶多品種、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鼓勵優勢鋼鐵企業建設關鍵裝備智能檢測體系,開展故障預測、自動診斷系統等遠程運維新服務。總結試點示范經驗和模式,提出鋼鐵智能制造路線圖。
(六)推進綠色制造
實施綠色改造升級。加快推廣應用和全面普及先進適用以及成熟可靠的節能環保工藝技術裝備。全面完成燒結脫硫、干熄焦、高爐余壓回收等改造,淘汰高爐煤氣濕法除塵、轉爐一次煙氣傳統濕法除塵等高耗水工藝裝備。全面建成企業廠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的環保在線監控體系。研發推廣先進節能環保技術,開展焦爐和燒結煙氣脫硫脫硝、綜合污水回用深度脫鹽等節能環保難點技術示范專項活動。在環境影響敏感區、環境承載力薄弱的鋼鐵產能集中區,加快實施封閉式環保原料場、燒結煙氣深度凈化等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在鋼鐵產業集聚區,積極探索和實施物流集中鐵路運輸方案,系統優化物流體系,減少物流過程中無組織排放。
專欄5 綠色改造升級發展重點
1 全面推廣的節能減排技術
燒結系統高效除塵,出鐵場無組織煙氣綜合治理,轉爐煤氣干法(半干法)除塵或新型濕法除塵,轉爐(電爐)二次、三次除塵、燒結礦余熱回收、能源管控中心、鋼渣高效處理及深度綜合利用、綜合污水再生回用等。
2 重點推廣的節能減排技術
原料場棚化、倉化,燒結煙氣循環,燒結煙氣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高溫高壓干熄焦,超高壓煤氣鍋爐發電,中低溫煙氣余熱回收與利用,能源優化調控技術,城市中水再生回用,含鐵含鋅塵泥綜合利用等。
3 示范推廣的節能減排技術
焦爐煙道氣脫硫脫硝,燒結、電爐二惡英防治技術,焦化(冷軋)廢水處理回用與“零排放”,豎爐式燒結礦顯熱回收利用技術,濃鹽水的減量處理與消納,焦爐煤氣初冷系統余熱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利用等。
4 前沿儲備的節能減排技術
爐渣余熱回收和資源化利用,復合鐵焦新技術,鋼鐵廠物質流、能源流和信息流(大數據)協同優化技術,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儲存技術等。
加快發展循環經濟。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隨著我國廢鋼資源的積累增加,按照綠色可循環理念,注重以廢鋼為原料的短流程電爐煉鋼的發展機遇。鼓勵產業耦合,建設綠色工業園區,推進鋼鐵與建材、電力、化工等產業及城市間的耦合發展,實現鋼鐵制造、能源轉換和廢棄物消納三大功能。加快鋼鐵行業資源能源回收利用產業發展,加強冶金渣、塵泥等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加快廢鋼加工配送體系建設,推廣城市中水和鋼鐵工業廢水聯合再生回用集成技術。
引導綠色消費。加快鋼結構建筑推廣應用,支持鋼鐵企業主動參與鋼結構示范產業基地建設,研發生產與鋼結構建筑構件需求相適應的定制化、個性化鋼鐵產品,推廣390兆帕及以上高強鋼結構用鋼,研發防火、防腐高性能鋼結構用鋼,探索生產標準化程度高的鋼結構構配件,建立鋼結構構配件統一配送中心,力爭鋼結構用鋼量由目前的5000萬噸增加到1億噸以上。繼續深入推進高強鋼筋應用,全面普及應用400兆帕(Ⅲ級)高強鋼筋,推廣500兆帕及以上高強鋼筋,探索建立鋼筋加工配送中心。結合汽車輕量化發展、高技術船舶建造、超高效電機推廣等工作,鼓勵鋼鐵企業主動加強與下游產業協同,研發生產高強度、耐腐蝕、長壽命等高品質鋼材。
專欄6 綠色改造升級重大工程
1 原料場棚化、倉化改造
實施原料場棚化、倉化改造,解決原料場揚塵問題,企業環境空氣中顆粒物排放濃度小于1毫克/立方米。
2 煙氣脫硫脫硝改造
實施焦爐煙道氣脫硫脫硝改造工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的排放濃度分別達到≤30毫克/立方米、≤150毫克/立方米、≤15毫克/立方米。
3 煙氣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
實施燒結(球團)煙氣多種污染物協同治理工程,煙氣脫硫效率達98%以上、脫硝效率達到60%以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惡英的排放濃度分別≤180毫克/立方米、≤300毫克/立方米、≤0.5納克-毒性當量/立方米;建立脫硫副產物綜合利用生產線,實現副產物全部綜合利用。
4 鋼渣高效處理及深度綜合利用
建立從鋼渣處理、磁選篩分、尾渣應用等全流程的鋼渣處理線,有效提取鋼渣中含鐵物質,降低尾渣中金屬鐵含量,基本實現全部利用。
5 能源管控中心(升級版)
實施能源管控中心升級改造,具備電力、煤氣、蒸汽、氧氣等能源介質的短期預測、預報、預警功能,實現能源介質智能調控和企業能效綜合評估。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