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裁掉的人員很大一部分是對接上級和基層員工的中層。據一名曾在海爾工作過的知情人士介紹,被縮減的中層小部分徹底離職,更多的被下派到各個小微公司。“即使很難適應嚴格的KPI考核,但他們大多選擇了忍受,大家對海爾的感情很深。”
舉個例子或許可以更容易理解小微的分成方式。一名中層員工注冊公司成為其法人后,由海爾來確定需要完成的指標任務,假如當年鎖定的指標為1000萬元,該名員工帶領團隊完成了1500萬元,多出來的500萬元便可以作為小微企業的分紅獎勵。
海爾希望以這種管控與激勵并進的方式來讓整個公司變得更具活力,更互聯網化。從考核模式來看,現在的海爾的確已經在相當大的范圍內實現了財務方面的改制,但在薪酬福利、行為規范、企業文化等方面,這些小微依然遵循著多年來海爾所形成的規范。
體現在人員方面的尷尬境地是,原有的大量中層尚不能完全互聯網化,而新進入的外聘人員又很難適應海爾的傳統制造業的工作氛圍。大部分人都在為了沖業績而想各種辦法,在產品研發上很容易與市場脫離。
一位員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了解市場的領導曾對某款智能硬件產品下達過“一個月一小迭代,三個月一大迭代”的指標,具體怎么迭代并沒有明確具體的方向。研發的同事也只能硬著頭皮完成相應的迭代任務,純粹就是為了刷KPI數字。
據了解,截至目前為止,海爾在內部成立的小微公司大約有2000多家,但受制于業績壓力考核,小微的整體狀態可用“冰火兩重天”來形容。
像主打游戲筆記本的雷神算是海爾小微里面格外優秀的。2014年4月,路凱林等人成立獨立法人機構——雷神科技有限公司,由蘇州海爾控股75%,團隊持股25%,八個月后便獲得了來自林喜創投的500萬元天使投資;2015年4月,又獲得來自紫輝創投的1500萬元A輪融資,A輪融資總額超過2250萬元。
此前曾報道過的做食品農業產業租賃的邱興玉算是海爾金融領域孵化出的極具潛力的小微,從2014年5月到2015年8月,這家小微公司的業務量已經達到10億元,團隊成員從4人擴展至24人,并且全部來自于海爾外部。未來三年,她希望公司的業務量能達到100億元。
但還有更多的小微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由于小微的主業都是海爾預先設定好的,所以小微更像是海爾分公司的概念,如果效益不好就換人,被換掉的人待崗,有些能力的則換一個區域再上崗。”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大部分小微走得還是海爾原來的模式,像雷神那樣有創新特色的不多。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