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互聯網家裝是“半互聯網化”
首先,互聯網家裝還是那個家裝,“家裝”的屬性沒有變。
交易方式基本沒有變化,還是得線下見面或到店體驗,然后再下訂單,一般是一兩千元,此時若線上交費也只是走流程。當然也有線上預售,交幾十或上百的費用作為預約金,并不是訂金。另外施工層面只是讓施工工藝和排期更規范和標準化,水電木瓦油和以前差不多,較為傳統。隨著住宅內裝工業化的到來,施工或許會有革新。
其次,互聯網家裝還沒有形成交易閉環。淘寶之所以可以改變傳統的零售模式,就是因為支付寶這個獨立的交易系統。而互聯網家裝還沒有獨立的交易系統,企業搞的那套用戶不認,覺得錢打給你可能還是狼入虎口。這里最核心的問題是用戶對家裝消費的各種不確定性而產生的不信任,還有公司的品牌沒有達到可以傳遞出更多信任的背書。家裝消費的復雜性,本身就讓交易系統難產,到底誰來判定結果的好壞呢?當然用戶更相信自己。
再次,技術驅動家裝行業發展只完成了前端。
在簽單、場景體驗、量房、設計等前端被互聯網化改造較為明顯,但后端的技術應用改造停留在信息化工具上,對人的解放還遠遠不夠。
還有,產品化程度不高,削弱了可復制性。互聯網家裝的很多標準不成熟,也不穩定,變來變去,還在不斷迭代中。比如供應鏈上,材料配置不是基于對大量用戶的消費數據調研和需求分析模型而選擇的,而是基于和廠家或高層的關系才建立了合作,材料選型多少都有些主觀臆斷。
最后,互聯網家裝與物聯網融合的物流體系還在搭建中。
業內人士認為,只要這個行業和物流密切相關,只有通過互聯網建立起與物聯網深度融合的物料流通體系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互聯網化。而目前互聯網家裝有一部分材料實現了F2C 集采,廠家直供,如瓷磚、地板、衛浴等標準品,但一些定制品還是得找當地的代理商合作。
作者:穆峰,知者家裝研究院首席研究官(CRO),家裝互聯網化最深入的研究者,最早系統提出并闡述了“互聯網裝修(家裝)”模式,網唇互動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50多家媒體特約評論員、專欄作者,10年營銷策劃、公關傳播、網絡營銷經驗。著有著有《中國式營銷的江湖規則》、《“顛覆”傳統裝修:互聯網家裝的實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