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色智慧園區到智能家居
綠色發展與智能化關系密切,智能化帶來的方便、精確與高效、節能,使綠色發展成為可能。深圳智慧園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汪成志通過天安云谷項目對建設智慧園區進行了探討,與業內人士一起分享了云時代建設智慧園區的思路。他說,打造開放、綠色、共享、關聯的智慧園區,一是從規劃設計、施工到材料、技術和招商的階段。二是應用技術平臺,充分實現設施和資源的共享之制度保障、建立以人為本的環境和驅動鼓勵健康生活方式的社區運營。此外,深圳智慧園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是中國“智慧園區”商標持有人,并已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證。在開發商內部我們也建立了智慧建造和綠色建筑的事業部,包括云谷的物業是全深圳唯一一家達到三星級綠色運營的物業。
在規劃上,體現產業和城市充分融合,城市要逐漸多極化、多中心化,減少這個園區的居民不必要的出行,職業和居住得到很好的平衡。減少上千萬人在城市中進行大量的早晚運動和能量的浪費,這是在規劃層面體現出的很大程度的綠色和低碳。
在園區的設計、架構上開放群樓通道、陽臺、智能化的通風系統和氣體檢測聯動等,比較先進的技術在園區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運用。我們也充分應用BIM技術,應用質檢管理平臺實現現場的精細化協作管理,實時高效,通過這些措施使我們的整個建設過程綠色節能。中央空調采用群控技術,制冷機房綜合能效目標值可以達到5.0以上,已經超越了美國制冷協會的標準和新加坡政府對于綠色建筑和智能建筑的節能標準。
綠色和節能低碳的實現除了在建設階段,更重要的是在一個更長的生命周期的運營階段體現出來。他們通過幾方面的措施保障天安云谷綠色是可以持續發展的,產業是可以長期向健康有序發展的,從基礎設備管理、公眾參與、綠色環保制度、節能制度等設立多達67項制度,并在園區建立綠色運營委員會,設定綠色的KPI,逐戶上門給業主宣講垃圾分類、污水排放和各種控制措施,并且與業主簽訂綠色物業管理服務協議。
他們還建立了創新的平臺CC+,通過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平臺和快捷的配送體系,使入住園區的人足不出戶便可以獲得所有服務,減少人力、物力的消耗,充分節省資源,這對于整個園區的能耗節約是非常有好處的。
不僅是在運營方面,園區還通過一系列的智能控制、安全管理和能效的在線數字化管理提升整體節能效果。通過能耗大數據管理,僅華為公司兩棟樓每個月節約的用電量就是100多萬度,轉化到經濟價值就是100多萬元人民幣。智慧系統和大數據驅動管理對節能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
智能家居與綠色建筑關系更為密切,深圳市邦悅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總監邱梓明說,智能家居在綠色建筑中能做什么?首先它可以做燈光控制,按需照明。還有家電控制、電器控制、環境監控。比如說我們可以做溫濕度的監控、PM2.5的監控,還可以聯動我們的空氣凈化設備,提高環境質量比如說溫濕度。
另外是節能,節能有很多方面可以做,照明、新風系統和其他一切可以做的節能。情境體驗在智能家居里運用得最多,如果用在家庭里,可以設置一些離家模式、回家模式、影音模式、起床模式等。有了智能家居系統,可以根據之前設置好的我要出門是什么狀態,一鍵可以設定好。
城市是綠色發展的載體,綠色發展是新型城鎮化的目標,只有轉變觀念,以國家政策為引導,通過不斷創新,才能實現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