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中,除一般納稅人之外的90%都是小規模納稅人,主要是那些有營業執照、沒有資質,從事居民住宅散戶裝飾的小微裝飾裝修工程企業和小、中型材料經銷商。這部分企業數量巨大,安排的社會就業面廣,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力大,在政策安排上就要區別于一般納稅人。因此,不同的增值稅納稅人,在營改增中的政策安排不同,應對的策略就有所不同,享受的紅利水平也不同。
對于小規模納稅人,此次營改增采取的是平移政策。小規模建筑業企業(年營業額500萬元以下的企業),原按3%交納營業稅,現按3%交納增值稅。雖然稅率沒變,但增值稅實行的是不含稅征收,稅負仍有減輕。比如,1萬元營業收入按3%交納營業稅是300元,現按增值稅率交納就要扣除交納的稅款后計征增值稅,即1萬元要減去300元之后再計征增值率,增值稅實際交納291元,減少稅款9元,減稅幅度為3%。所以對小規模納稅人而言,營改增直接減輕了企業負擔。
對于一般納稅人,增值稅實行銷項稅和進項稅相抵扣后納稅。企業的稅負直接由進項稅的抵扣數量決定,進項稅抵扣越多,企業的稅負就越輕。能否進入進項稅抵扣范圍是此次建筑業營改增的關鍵,也是建筑業營改增政策安排特殊性的主要表現。此次營改增政策規定的企業新增不動產進項稅分2年進行抵扣、施工現場建設的臨時設施一次性進行抵扣等,都是針對建筑行業特點的特殊安排。
對于不同的工程項目,建筑業營改增也給予了特殊的政策安排。對于營改增前簽訂合同的建筑老項目,由于在試點前采購的設備、材料等發生的進項稅無法抵扣,允許建筑業老項目按簡易征收辦法征收增值稅,按3%的稅率計征,即老合同按照老辦法征收。為建筑工程老項目、甲供材工程、包清工等提供建筑服務的工程項目,可以選擇使用簡易征稅辦法,按照3%的稅率計征,其中甲供材工程是抵扣甲供材全部價款后計征。這些都是充分考慮了建筑工程的復雜多樣性給予的特殊安排。
此次建筑業營改增,是全行業同步推進營改增。自5月1日起,各大建材市場、大型建設工地周邊,都將設立增值稅發票代開點。對難以取得增值稅發票的砂石料采購,即便是臨時經營者銷售的,也可到稅務部門代開增值稅發票,這就完全解決了建筑業材料、設備采購的抵扣問題。目前國家稅務總局已將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專用設備500萬套發放到各地,5月1日開始投入使用。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認證,此次建筑業營改增中也給予了特殊的政策安排,簡化了認證手續,方便了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使用。
此政策對于建筑業企業增值稅的納稅地點,也給予了特殊的安排。增值稅統一規定企業在機構所在地納稅,這將嚴重影響服務發生地政府的收入,有可能造成建筑企業與當地政府、市場的關系變化,造成建設工程項目實施中的困難。在建筑業營改增中,為了避免納稅地點變化影響地方收入的格局及對工程項目的影響,規定在服務發生地按一定預征稅率征收一部分稅款,以便于建筑業企業與當地政府對接,保證工程項目順利實施。
政策對于納稅人第一個納稅申報期,也給予了特殊的安排。考慮到建筑業情況復雜,相關人員要有一個熟悉的過程,第一個納稅申報期可以延期10天。比如,5月份應交的增值稅,正常情況下在6月15日以前就應申報交納,現延期到6月25日交納,給企業留下了更多的時間,以保證企業能夠正確地進行納稅申報,也為今后的納稅申報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
營改增通過統一稅率貫通了建筑業和服務業內部和第二、第三產業之間的抵扣鏈條,從制度上消除了重復征稅,有利于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增強市場活力,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行業轉型升級、企業減負增效。政府收入的減法,能否換來企業效益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還需要經過努力才能實現,而企業作為納稅主體,對營改增政策的理解和順應水平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國家的每一項改革政策都是利益關系的再調整。營改增以后,適用稅率、抵扣規定是統一的,但企業的情況千差萬別,每一個企業的稅負變化會不同。即使同一個企業,在不同的階段由于承接的工程性質、企業業務量不同,納稅情況也不一樣,不同企業的稅負變化更是大不一樣。企業要真正減輕稅負,不能僅僅依靠國家的政策安排,更要從企業內部挖掘各種積極因素,規范管理、提高效率、轉型升級,使企業全面順應國家的政策安排,才能最大限度的享受到稅制改革的紅利。
從企業長遠發展角度分析,營改增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是長遠的、有戰略意義的。企業的決策者和領導者必須進行分析、研究,根據外部環境發生的變化,思考企業在營改增環境下的發展。根據營改增稅制的特點,企業重點是要在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調整資產結構兩個主要方面進行戰略考量,并采取新的戰略調整措施,切實解決好與增值稅全面對接的問題,才能為企業增加效益,也為市場增加活力。
建筑裝飾行業屬于比較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人工成本占比非常高,營改增后能夠抵扣的是固定資產、材料、部品等物化勞動的價值,而勞動報酬等活勞動部分被視為新增加的價值而不能抵扣。如何降低企業的人工成本,就成為企業稅負變化的關鍵因素,也是企業決策者和領導者首先要思考并予以解決的問題。理論上講,降低人工成本的唯一途徑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更好的發揮勞動力資源的效能。
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看,提高勞動生產率與企業的市場定位直接相關。建筑裝飾市場是一個大市場,存在著不同施工特點和要求的大量細分市場,也就是專業市場。企業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專業市場進行深耕細作,組織專業市場的研究、整合專業市場資源、創新專業技術裝備、優化專業工程的組織管理、提高勞動力資源的專業化技能、提升專業化的配套服務能力,才能提高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所以,營改增后,專業化發展理念、精確地市場定位是企業決策層和領導者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首要問題。什么都能干、什么也不干不精的建筑裝飾企業,在營改增后的市場中發展難度會越來越大。
從企業內部管理上看,企業的內部管理組織體系和流程決定了企業內部勞動生產率的水平。企業內部組織框架科學、管理流程高效、管理制度精細,能夠充分體現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是管理規范、運行高效的基礎,也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保障。建筑裝飾企業要以協調發展的理念,以標準化、信息化、互聯網等技術手段,通過建立以工程項目為核心的內部管理機制,提高對工程運行的管控能力,杜絕各種勞動力和其他資源低效、無效的投入,才能發揮以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作用。企業決策層和領導者必須以適應增值稅稅制為目標,對內部管理體系進行調整、優化、升級、轉型,才能適應營改增后的政策要求。
從技術發展的角度看,技術進步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主要手段和動力來源。生產過程的技術裝備水平,直接決定了勞動生產率水平,技術裝備的升級換代,一定會帶來勞動力投入的減少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所以,以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生產技術裝備的使用,是降低建筑裝飾企業人工成本的基本方法。企業的決策層和領導者必須考量技術進步投入與高稅負之間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關系,如何整合現有科技成果,研發適用技術裝備,推動技術裝備升級換代,是營改增后的一項重要戰略決策。
從建筑裝飾行業從業者隊伍建設上看,勞動資源品質提高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本保障。勞動者的思想品德與技能技巧,是勞動力品質的主要表現,具有工匠水準的從業者數量越多,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就越快、水平就越高。所以,以提高勞動資源素質為目的的培訓、遴選、使用、獎懲機制,是推動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企業的決策者和領導層必須要對企業的用人機制進行調整,提高員工素質、優化人才結構、調動人才積極性、發揮好人力資源的效能。
除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之外,資產結構也對新稅制下的企業稅負起到重要的作用。企業新增不動產的規模越大,進項稅的抵扣就越多,企業的稅負才能減少。在進項稅抵扣的條件下,即使企業購置的房產、機具、設備的價格不變,但由于可以進行抵扣,實際成本也會有所降低,相當于一部分價款由政府埋單了。所以,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要求上看,變租為買是更優化的選擇,即增加了進項稅的抵扣,也實現了政府以營改增提升市場活力的初衷。
從企業長遠發展的角度看,輕資產的企業在專業化發展中的能力較低。要想長期穩定的發展,適度增加固定資產規模,提高企業技術裝備的專業化、現代化水平,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在供給側房地產去庫存、制造業去產能的大環境下,企業的決策層和領導者,應該充分利用當前的有利時機,規劃好企業自有技術設備的發展,充實自有不動產的規模,調整和優化企業資產結構,在增強企業經營實力的同時盡量擴大抵扣的范圍,以此享受到稅制改革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