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新技術在工程造價中的應用
探索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在工程造價中的應用,積極推進與BIM技術相配套的計價規則、造價管理應用規程,充分發揮BIM技術在工程建設全過程造價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基于BIM技術的造價協同管理。
BIM技術早已在工程造價中得到廣泛使用,算量軟件具有BIM的基本要素:三維模型可視和工程量計算,但這些應用是初級的,深度和廣度都不夠, BIM要實現數據共享和融合、各專業的造價協同管理、數據的動態即時更新等功能還有待時日。
完善工程造價“大數據”分析系統,制訂全市工程造價信息數據標準,充分運用工程招投標、竣工結算數據庫的“大數據”信息資源,對各類工程要素價格進行整理、統計、分析與總結,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補充、修正、完善價格信息,不斷提高造價信息服務質量。重視已完成工程數據資料的積累和數據庫的建立,倡導工程師將經辦的已完工程的資料按照統一的格式填報,收錄到數據庫中,實現建設行業工程造價信息資源的共享,為測算各類工程的造價指數提供依據。
大數據其實沒有想象的難,造價咨詢業積累海量的數據,都零碎地分散在工程師的電腦中,沒有進行結構化存儲與處理。《規劃》提出具體方案:一是制訂數據標準,二是工程師按標準格式填報。這是不夠的,大數據技術不只是數據的積累,還須進行數據處理、分析、挖掘和數據智能化。
6、推動工程造價咨詢行業可持續發展
造價行業不同于其他行業,一是小眾,二是專業。因小眾,即使有丑聞也不會成為公共事件;因為專業,所以,謹小慎微地維持職業尊嚴和行業形象,不像一些行業愚蠢到自毀長城,把整個行業做壞。
(1)創造誠信、公平的市場環境,建立造價咨詢企業及從業人員的信用系統,加強行業誠信體系的建設;強化行業自律能力。
(2)加強造價咨詢成果文件的動態檢查機制,加強對成果文件、資料的定期專項檢查,強化造價咨詢企業以質量管理為核心的服務意識,規范造價咨詢行業市場行為,提高工程造價咨詢行業整體服務水平。
(3)《規劃》提出加強工程造價企業資質和從業人員資格的抽查。這與改革精神不符,應淡化企業資質和個人資格,以企業業績和個人能力為導向,讓市場決定企業的命運,進行優勝劣汰。企業資質和個人資格本質是政府許可和認定,并不能真實反映企業和個人的實力。
(4)加強信息資源整合,逐步建立與工商、稅務、社保等部門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實現資質管理資格管理系統與信用信息系統的整合。
7、拓展業務范圍
鼓勵造價咨詢機構以工程造價咨詢業務為基礎,通過融合其它專業咨詢服務,進一步拓寬造價咨詢服務內涵,拉伸產業鏈提高咨詢服務的能力;鼓勵本市造價咨詢企業做大、做強、做專,培育一流的造價咨詢企業,支持本市造價咨詢企業起身全國,走向世界。
怎么延伸服務領域?現在造價咨詢服務局限在全過程造價控制、編制清單、概算、預算、結算、造價審核等工作,應該進行延伸,向前端延伸,可以承接設計優化、工程策劃等業務,向中端延伸可以承接工程管理和工程顧問等業務,向后端延伸可以承接資產評估、盡責調查、運維管理等業務。
那么,高端業務需要配備高端人才,培養一批視野開闊、專業精進、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造價咨詢行業領軍人物。北京上海聚集了全國優秀人才,行業領軍人物扎堆在中心城市,但不一定都是具有全球視野的人才。
8、增加造價科研力量
中國各種各樣的研究院可以說多如牛毛,但筆者沒聽說過什么地方有造價研究所。應嘗試成立造價研究所,政府增撥造價科研經費,加大與造價相關科研項目的研究力度,通過科研成果的轉化,實現造價管理水平的提升。用科學理論促進工程造價管理事業的持續發展。中國造價管理水平原地踏步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相關的科研,缺乏理論指導。
如研究優化工程價款結算機制,完善建設工程價款結算辦法,轉變結算方式 ,探索過程結算、分段結算、簡化竣工結算,探索竣工結算文件(結算書)作為竣工驗收備案的條件之一,引導工程結算按約定及時辦理,遏制工程款拖欠。
(作者:茅洪斌,上海東方投資監理有限公司 十多年施工企業工程管理經驗,近二十年造價咨詢從業經驗,具有較強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實踐經驗,為行業內造價專家、鋼筋專家、培訓講師。其出版過造價專著,發表專業論文12篇、專業博客文章5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