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社會責任的問題帶來的一個很重要的挑戰是什么呢?第一,叫做引起了企業屬性的大討論,內容有:企業僅僅是一個經濟組織嗎?和它相對應的就是企業還是一個經濟組織嗎?這在理論界和實踐界引起很大的爭論。第二個,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終極目標嗎?這又是一個大討論。
第三個承擔社會責任必然要加大成本,增加企業的負擔嗎?第四個大討論,提倡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不是復辟社會主義,這個討論不是發生在我們的國家,是發生在資本主義國家。那么激烈的爭論過后,應該說他最后的落腳點,歸屬基本一致,盡管到現在觀點還有不同,有一種是純粹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觀點。按照社會責任的要求行使公司的職責,已經成為一件正統的合法的義務,所以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末期,75%的美國大型企業,41%的歐洲大型企業分別制訂了本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準則。1994年香港只有20家大型企業制定行為準則,而到1996年超過600家,一系列新產業的企業行為準則規范也誕生了。那么經過一個階段的實踐以后,大家普遍感覺到,公司負起一些實實在在的社會責任是令人鼓舞的,履行社會責任成為一個新的發展機會,創新的能力提高了,社會影響力擴大了,盈利能力增強了,而在這樣的情形下,一些功利主義者,唱高調,裝飾門面的,把社會責任當成包袱,甚至變成賺錢的工具了,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過程當中,有一些企業用一種虛假的投機的心態參與了這個行業,但最后落伍了,經不住實踐的考驗。第二各行業就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比如說建筑、服裝、制鞋等等。勞動力資源的短缺,勞動者權益的保障,工資水平的提高等等使這些企業面臨著極大的考驗。現在看,這些企業沒有少,在實行了勞動合同法之后,我們相當多的企業接受了勞動合同法。所以企業面對外來市場環境的變化,只能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適應,而不是逆向的抵抗,所以這就要調整經營方式,加強對工人的培訓,用創新的制造精神制造新的差異化。
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同業競爭的平臺,它照樣面臨著今后可能會有一個洗牌的過程,可能在目前表現得不突出,從長期看可能會出現這樣的一個結果,所以要提示大家在當前要高度重視這個事。
第二個我想談談社會責任在中國的實踐,時間關系,這一部分我就談得少一些。全球經濟一體化以后,世界五百強有三分之二到中國開展營業,那么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一些世界組織和跨國公司針對中國的出口企業的勞工問題,提出的中國的工廠守則,也就是說,對中國的向國外供應產品的這些供貨商,我給你發一個中國工廠的守則,你符合這個守則的,我買你的東西。不符合這個守則的,我不買你的東西,這就是當時的中國的工廠,中國出口產品面臨著一個極大的威脅,但這里面也有一個國際市場的商業保護問題,比如說我想拒絕買你中國的東西,然后我會在勞工準則里加上一系列那種不合理的不完全符合WTO要求的那種商業壁壘,但這部分畢竟是很少。就是說國外的這些跨國企業在中國采購中國商品的過程當中你符合我提出來的能夠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工廠,那么你的產品可能就是我采購的對象。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在中國最早的沿海企業,作為供應商的企業接受了一些企業社會責任的這種宣傳、教育和培訓,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這對我們現在的一些企業社會責任的課題,最早來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大家都知道沃爾瑪在中國有大量的采購,2004年它公布的全球供應商在7000多家里面有哪些是綠燈的,哪些是紅燈的,哪些是黃燈的。2004年沃爾瑪他自己在公司本部有一個全球采購道德標準部,就是他采購的東西,實際是一個業務部門,但是它叫全球采購道德標準,這個部門里面在中國工作的經理人員有104位,而在其他全世界各地全部只有78個人,也就是說人家加大了對中國出口產品生產過程的環保問題,不是你產品環保不環保,是你生產過程是不是環保。你的工人在工廠內部的待遇問題,工作時間問題等等一系列,是不是符合我全球采購道德標準,我想這些對我們來自外界的影響,就是沃爾瑪高度重視世界工廠在他采購中的地位,第二也花了很大的力氣,在中國開展了工作,這些部門相當多數量的采購經理在中國工作,而在其他各國的加在一起還沒有在中國多,就是說采購工作量很大。企業社會責任在中國引入的三個階段,96年到2000年,這是引入的階段,剛才講沿海出口的外國供貨商企業顯得很被動地接受了人家的采購原則。第二個階段,就是本世紀初到04年這個階段,大家開始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課題,到2004年以后,中國公司比較積極地參與了這個課題,參與了這樣一個符合企業發展方向的問題的討論和實踐。這個時候,我們政府提出來了科學發展觀,民間組織在組織這項活動過程當中也比較活躍,媒體也很關注,企業開始行動。
中國有一些企業獲得了國際認證機構的關于SA8000認證,就是企業社會責任標準的認證。SA8000最早是一個美國的非盈利機構制定的企業社會準則的行為標準,其中有九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是童工,第二是有沒有強迫勞動,第三是健康和安全,第四員工的解釋自由和談判權等等。
但是有些和我們中國的國情不相等,以至于中國政府在這期間存在很多問題。比如說公民的集體解釋,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任何的民間組織,都是通過登記、批準,工人的集體解釋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是西方人權的關系,和我們國家的管理相違背,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家政府確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應該說我們現在已經有一個非常好的環境,非常好的環境就是黨和國家在方針政策上為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創造了極為有力的條件。大家可能看到落實科學發展觀,現在可能會達到一個新高度,綠色GDP,國家對環保的一票否決制,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全力解決農民工問題,新的合同法,狠抓食品安全等等所有這些政府的舉措,完全有利于企業提高自己能夠實踐社會責任的環境。中國企業在踐行社會權利方面的一些基本情況,這個我也簡單地講一下。承擔社會責任是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轉變增長方式的重要途徑。有的企業已經嘗過了甜頭,大家都感覺到企業軟實力的核心內容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也就是在創造社會財富最大化的過程當中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也就是說不單獨創造企業財富的最大化,要創造包括企業財富在內的社會財富的最大化,這是一個不同的概念。企業對社會責任的承擔能力不斷的增強。2007年11月,中國國際跨國公司研究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環保規劃署、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共同舉辦了中外跨國公司CEO圓桌會議,會議主題就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東風汽車、上海大眾汽車等工業企業的發言幾乎可以成為中國企業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成果的報告。比如說國資委所屬的企業,中國移動通信成立了企業社會責任指導委員會,確定戰略制定規劃實施農村工程、生命工程、文化工程、綠色工程等等。政府的部門也高度的重視這個工作。08年1月份國資委發布了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導意見。07年中國消費者協會提出了保護消費者利益社會責任導則,有的社會組織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行為準則,如2006年12月12日的紡織服裝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宣言。
2007年4月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又召開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CSC9007項目評審會。專家們一致認為填補了空白。2006年3月10號國家電網公司公布了2005年社會責任報告,溫家寶總理做了批示,這件事辦得好,企業要向社會負責,并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在我們建筑業,中建一局發展公司成為第一個通過法國的認證機構獲得ISA8000認證的企業。中國企業在國內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注意了在海外承擔社會責任,比如說中建總公司2007年在海外機構里面聘請的外籍工作人員已經達到了3000多人,就是白領管理員,其中包括有高層的管理員三千多人。僅在阿爾及利亞雇傭當地的工人4000多人,我們自己的工人是6000多人,在阿爾及利亞一共有一萬多人,雇傭自己的人有4千人,有史以來在世界上是很少的,在海外市場上也應該很好地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汶川地震是對中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一次大的檢閱,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的進步獲得了稱贊,社會各界對企業也提出了更大的期望值。大家可能也知道,王石這個企業,在過去中國企業里面,只要談到企業社會責任,是一直受到表揚的企業,在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的這種報告和有關文章里面都提到,你企業家的形象啊,符合不符合民眾所期望的你這個企業家應該承擔社會責任的那種形象,大家可能是擁護的,可能是逆反的,王石在不停地說自己可能是言過其實。也就是社會責任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在的問題,我不講了,這些問題可能大家都比較清楚。就是我們現在中國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問題,在認識上不到位,不準確的問題,自覺性不高的問題,看不到企業長遠發展相關聯的問題,另外很多事情自己還做的不多,有距離等等這些事情就不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