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允許電話報價成行業潛規則
在調查多樂士乳膠漆的過程中,記者同時發現,電話中不透露產品價格幾乎是建材市場的“潛規則”,多數商戶更愿意讓消費者來到店面,這樣商戶更容易“看人下菜碟”。雖然經過十幾年發展,但建材市場種種不透明的價格體系、各種大牌背后的偽大牌現象仍令人擔憂。
以立水橋附近為例,規模在上萬平方米的大型建材超市就有三家:百安居龍德廣場店、東方家園建材超市來廣營店和東方家園家居廣場立水橋店。不過,東方家園建材超市和東方家園家居廣場竟然是兩家沒有任何關系的市場,但名字卻都叫“東方家園”。
讓消費者辨不清的還有各種建材的品牌。在強化地板市場,圣象、歐典、德爾等老品牌,你要仔細尋找,因為一不小心,消費者看到的可能是帝象、歐象、德奈爾等更多新品牌。
商家苦心設計“障眼法”
即便你細心觀察選好了品牌,想要貨比三家,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因為廠家會通過一些“障眼法”,給消費者增加價格比較的難度。
廠家通常的做法是:在建材超市和專賣店不同的銷售渠道中,把同種型號或功能相近的產品,使用不同的包裝、不同的名稱以及不同的編號。
記者走訪東方家園家居廣場時,一位專賣店老板就神秘地拿出兩本“好太太”晾衣架產品目錄。兩本目錄上印著完全相同的產品圖片,卻標著不同系列編號,鉛筆標注的指導價格也不相同。老板笑著說,價格高的一本是超市價,另一本是專賣店價,但產品是完全一樣的。
而一些產品的質量和口碑雖好,消費者卻很難獲得滿意的價格體驗。比如東方家園建材超市里的木地板是按片標價且不包含安裝費,而專賣店里木地板是按平方米報價包含安裝費。百安居超市里有大桶裝多樂士啞光5合1產品,在專賣店里卻沒有貨。晨報記者 王潔
財經晨譚
怪市場不成熟?
大公司要做表率
王潔
在這些天的暗訪中,記者驚奇地發現,十年前建材市場存在的那些“貓膩”,竟然依然存在!
帶著裝修工人買材料,工人會與店主眼神溝通,溝通的結果當然由消費者買單。“工人隨后會返回來拿提成,我們必須加價。”很多建材城銷售商都不回避這個已經存在了N多年的“提成潛規則”。看到的樣品做工精良、美輪美奐,等到工人帶著實物去裝修現場時,你會懷疑當初看錯了樣品,這是“偷梁換柱潛規則”
“買建材不要圖便宜,但貴的也未必就一定是好東西,你得識貨!”有建材城商戶熱心總結“經驗”。但對于消費者來說,一輩子可能就裝修一兩次,卻要成為專家,這難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有業內人士曾直言不諱地表示,其實建材城的銷售商并不太在意客戶的滿意度。因為誰家都不可能天天裝修,一錘子買賣的客戶,不維護也罷!反倒是那些裝修工人,得罪了他們才是得罪了“大客戶”。
在記者采訪多樂士時,相關人士曾多次表示:“中國的消費者太不成熟,對建材起碼的認知度有待提高。”但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在整個市場都不成熟、不規范的大背景下,我們只好希望大公司能有所表率,最起碼“店大不要欺客”。
圭玉純無機涂料創始人【中裝新網訪談】國貨之光單組分純無機涂飾材料——硅晶瓷的發明人、西南石油大學教授張連紅博士解讀純
多屏董事長王勇【深度】多屏董事長王勇對多屏董事長王勇從多個維度對產品經營進行專業分析和分享并對門窗市場進行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