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首先從工程建設領域入手,清理和規范各方面過多過繁的保證金。根據該會議部署,有關措施初步估算將盤活建筑業企業近萬億元資金。反過來說,這天文數字的資金就是沉淀甚至沉沒的萬億元,昭示著建筑企業的不堪重負。面對這樣的天文數字,不由得讓人心生疑惑,保證金真的導致了建筑業億萬資金的沉淀?
據知情人士披露,通過對七家央企調查情況看,他們繳納的各類保證金,僅2015年度就高達3116億元,占營業收入的11.3%。全國平均各類保證金的總額占企業年營業收入的10%。而且這些保證金大多以現金方式繳納。據此估算,近兩年全國加起來,每年的保證金的確能超過上萬億。
怎樣盤活這億萬保證金?在國務院下發的《關于清理規范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給出了解決方案:全面清理各類保證金,除依法依規設立的投標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工程質量保證金、農民工工資保證金外,其他保證金一律取消;轉變保證金繳納方式,按時返還保證金。嚴格工程質量保證金管理,工程質量保證金的預留比例上限不得高于工程價款結算總額的5%。規范保證金管理制度,對保留的保證金,要抓緊修訂相關法律法規,完善保證金管理制度和具體辦法。嚴禁新設保證金項目,未經國務院批準,各地區、各部門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在工程建設領域新設保證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