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亨:設計在生活之中
來源:中裝新網 作者:陳韋 時間:2021-01-18 14:40:35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對話李兆亨:在場的設計】
中裝新網:作為設計師,您有哪些習慣或偏好?
李兆亨:我喜歡到處走走看看,然后就像我現在在寫一些發展的意向書部分,寫到詞窮的時候,我就想要出去走走。不方便出去的時候,我就盡可能多地翻閱書籍,看一些雜志和相關的文章。
有時候收到一些新的資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有機會我會去看看和了解一下。比如說某某設計師他們獲得了IF或者紅點大獎,一個作品在內地某個地方,我就會特地去參觀這個案子,然后參觀完了以后,站在那個地方靜靜思考:要是這個案子給我做的話,我會不會去表現這樣的一個設計風格、思維跟想法?能不能設計出跟對方有同樣水準的一個作品?
中裝新網:您有很多售樓處空間的作品,而且也獲得很多大獎,在售樓處設計上,您有哪些體會?
李兆亨:我從以前到現在,主要是以家裝為主,因為家裝的部分引起了一些臺灣建商的注意,然后他們就會有衍生出一些新的規劃產品出現,比如售樓處、樣板間或是招待會所。商業空間也好,家裝也好,或者售樓處也好,從事每個領域的想法跟心得會完全不一樣。
作為設計師,從家裝領域出來的時候,不能一味用家裝的思考模式去帶入到這些售樓處或者樣板間中,而是要充分考慮大眾的觀念跟想法,才能引起回響,讓人產生購買的欲望。另外像招待所的部分,它雖然是家裝的一個衍生版塊,但它要規劃出既有招待,又有一種高品質的氛圍性,材料、設計、人體尺度等方面的處理方式都要進行轉換。
每個領域有每個領域不同的專精處,就要不同的時刻接觸到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領域,然后去誘導自己產生不同的學習觀點,學習了以后要考慮如何去整合。
中裝新網:您剛才也提到設計師要在不同的項目類別中不停地進行轉換,其實這對設計師個人專業層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您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不斷提升自己?
李兆亨:我主要通過工作本身不斷提高。我從學習建筑這么長的時間,又在營造廠待了許久,再回歸到建筑本身一個小架構的室內體系里面,這都是不停地在學習跟轉換,難舍難分。
在這種不停的轉換過程當中,有很多的能力是在當下必須馬上去提升的。我是通過觀摩演講或者是回學校學習來彌補當下的不足。我畢了業,更科學地看到這個領域以后,又覺得自己能量不是很飽滿,于是再次回學校去取得碩士學位。學校至少可以讓我從理論當中去揣摩如何去演化自己,改變自己的一個方式跟方向。
中裝新網:對于設計的選材,您怎么看?
李兆亨:我常常跟我的設計師講,材料沒有高低和貴賤之分,能夠合適地用在想用的地方,那就是好的材料,不用一味地去追求不會的材料或獨一無二的材料。材料都有它本身的屬性和特點,如何讓它從平靜和平凡之中脫穎而出才見功力。會用的人會把它用到極致,不會用的人,即便是再貴的材料,再好的材料,也沒有辦法發揮其本身的長處。
中裝新網:您認為什么會改變未來的室內設計?
李兆亨:我個人覺得科技以后會是室內設計必須要注重的一個環節。就像現在內地我們的互聯網,它可以借由互聯網讓居家的生活更人性化,更科技化。如果把科技的部分引入到我們的居住環境或者設計環境,它會改變設計的方式,進而提升人們生活的品質。
-
王耀:滿足客戶的客戶需求 才是好作品
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建筑裝飾設計企業應該如何應對?作為設計院的領導,如何引導職場新人快速適應崗位
- 張展翼:平衡設計中的邏輯和非邏輯
- 劉亞濱:青春一路狂飆
- 設計師高媛:沒有完美的設計,都有不同的遺憾
- 優秀指導老師專訪 | 從選手到導師 周夢琪的“中裝杯”之路
- 中裝新網專訪 | 蔣燕微:用熱愛,譜寫設計的每個篇章
- 中外建姜靖波:深化設計未來也許更多是經驗和軟件的結合
- 鴻樣設計鄭惠心:創造多方共贏的互動空間
- 南通裝飾設計院秦嶺:成功的設計創意是實現得了的!
- 蔣繆奕:豪宅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
-
什么是設計師的成本與價值
近日,《你個設計師有什么成本?》一文刷爆朋友圈,文中講了一個故事,表達了大眾對成本的理解,也提出了一個有
LINKS
中國室內設計與裝飾網 | designboom設計邦 | 新華網 | 中國建筑新聞網 | 搜房家居網 | 北京市建筑裝飾協會 | 中裝設計培訓 | 鳳凰家居 | 中國建筑與室內設計師網 | 中國網建設頻道 | 筑龍建筑設計網 | 視覺同盟 | 湖南室內設計師協會 | 城視窗 | 中裝協設計網 | 非常設計師網 | 新家優裝 | 行走吧,媒體團! | 新疆室內設計聯盟 | YANG設計集團 | 中式設計 | 大宅國際別墅裝修設計 | 四合茗苑中式裝修 | 設計王DesignWant?&?住宅美學Living&Desi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