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總結國資央企發展人工智能進展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重點工作。
國新辦此前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介紹,央企“AI+”專項行動全面實施,推動AI在健康、建筑、冶金等12個重點行業、400余個場景落地應用。
國務院國資委近日召開的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深化部署會指出,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推動中央企業融入國家算力布局,與龍頭民企、科研機構深化合作,一批高價值行業應用場景落地,智能算力供給能力顯著提升,數據集建設穩步推進,大模型構建加速追趕,在人工智能關鍵領域取得系列積極進展。
會議強調,國資央企要抓住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戰略窗口期,強化科技創新,聚焦關鍵領域加快掌握“根技術”,堅定攻關大模型,積極參與開放生態建設,推動產生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加速推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要強化深度賦能,瞄準戰略意義強、經濟收益高、民生關聯緊的高價值場景,強化行業協同、擴大開放合作,加大布局突破力度。要夯實算力基座,為技術突破、應用落地提供有力支撐。要突破數據難題,分批構建重點行業數據集,建設好通用基礎數據集,做強做優數據產業。
會議要求,要著力強化中央企業推進人工智能發展的要素支撐,在編制企業“十五五”規劃中將發展人工智能作為重點,打造更多科技領軍企業,孵化培育一批初創企業。要加大資金投入,堅持產投結合、以投促產,持續壯大發展人工智能的長期資本、戰略資本、耐心資本。
此前1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會上介紹,央企堅持“兩端發力”,以進促穩,通過發展戰新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央企“AI+”專項行動全面實施,發布了“九天”“星辰”等通用大模型和一批行業大模型。推動AI在健康、建筑、冶金等12個重點行業、400余個場景落地應用。數字化、綠色化轉型也在加快推進,全年打造智能工廠120個,國內首套百萬噸級氫基豎爐實現連續滿負荷生產,傳統產業煥發新的增長動能。
央企戰新產業的規模持續壯大。5G-A全面商用,覆蓋了全國300多個城市;新能源裝機占全國比重達到53%。還推出了一批代表行業先進水平的標志性產品,如全球首臺千噸新能源架橋機成功投用。
發揮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的強引擎、硬支撐作用,帶動各類所有制企業互利合作、融通發展。國資委啟動了央企戰新產業“百大工程”,首批137個項目涵蓋9個領域的關鍵環節,全年共組織了19場產業鏈共鏈行動專題活動,累計向全社會發布供需對接清單超過4600項。
下一步,國資委將更加注重因地制宜推動央企戰新“提質升級”,塑造高質量的發展新優勢:聚焦優化布局,引導央企積極參與“兩重”“兩新”建設,大力培育發展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引領新賽道新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聚焦加大投入,加強前瞻謀劃和政策引導,推動增量資金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同時,聚焦政策保障,落實長周期考核,在研發創新、人才供給、產需對接等方面繼續優化支持措施,支持企業在新產業敢闖敢干,為塑造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打造新支柱產業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