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深意:長期看好北京房價
9月27日晚,新華社播發了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的消息。
這個規劃,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北京未來城市發展和樓市走向。而北京樓市的走向,又將影響全國。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批復中,有哪些要求值得關注:
1、關于北京的定位,是“四個中心”
批復說:
北京是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北京城市的規劃發展建設,要深刻把握好“都”與“城”、“舍”與“得”、疏解與提升、“一核”與“兩翼”的關系,履行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工作服務,為國家國際交往服務,為科技和教育發展服務,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服務的基本職責。
2、嚴格控制中心區建筑高度
批復說:堅持把政治中心安全保障放在突出位置,嚴格中心城區建筑高度管控,治理安全隱患,確保中央政務環境安全優良。
點評:這意味著北京超高建筑繼續受到管控。
3、大型禮儀性設施將增加
批復說:要前瞻性謀劃好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適應重大國事活動常態化,健全重大國事活動服務保障長效機制,加強國際交往重要設施和能力建設。
點評:“加強國際交往重要設施和能力建設”值得關注,估計會有一大批新的基礎設施規劃出來。
4、城市建設用地不增反降
批復說:要堅持疏解整治促提升,堅決拆除違法建設,加強對疏解騰退空間利用的引導,注重騰籠換鳥、留白增綠。
還說:到2020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2020年以后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城鄉建設用地規模減少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5年減少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要嚴守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
點評:北京的環境將越來越好,綠地增加,城市建成區面積受到控制。人口能不能真正有效控制住,值得關注,因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個很難。
5、提高住宅用地比例
批復說:壓縮生產空間規模,提高產業用地利用效率,適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加強需求端管控,加大住宅供地力度,完善購租并舉的住房體系,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努力實現人民群眾住有所居。
點評:在城市控制高度、密度和建成區面積的情況下,增加住宅用地比較難,只能從遷移走的大學、大單位用地里調劑。所以,能增加的空間有限。
6、老城不能拆
批復說:構建涵蓋老城、中心城區、市域和京津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加強老城和“三山五園”整體保護,老城不能再拆,通過騰退、恢復性修建,做到應保盡保。
點評:這可能意味著很多平方式街區、胡同等,將很難再拆除。
結論:從中央批復看,北京未來環境將變好,交通狀況將有顯著改進,城市生活環境將提高。所以,長期看好北京的房價。
綜合自新華社、《中國經濟周刊》、財經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