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二:行業競爭程度依然難以改觀
2016年家裝行業的競爭激烈程度顯然比2015年要激烈的多,主要是因為套餐裝修的興起,促使消費者對裝修低價的預期進一步加強,這一現象將在2017年繼續保持。
2017年,家裝行業的概念炒作、套餐血拼、裝修補貼、建材團購、裝修信貸、促銷打折等司空見慣的競爭方式依然會唱主角。
但一個向好的趨勢是,裝修增項這一詬病將比2016年有所改觀,這主要得益以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了“0增項”的陣營,那些依靠增項掙錢的公司將會逐漸收斂,但還不至于被淘汰,尤其是在競爭并不激烈的二三線城市。
趨勢三:傳統家裝公司利潤率進一步降低
由于傳統裝修公司同質化嚴重,消費者把注意力放在了價格的對比上,于是,2016年,許多定位中高端的家裝公司紛紛自降身價,主動或被動的參與到了促銷打折的競爭中去,導致利潤率降低,這一趨勢在2017年也難以改變。
另一方面,2017年,裝修公司還會繼續面臨人工費上漲、0增項成本增加、套餐擠壓利潤等狀況,使得家裝公司的利潤率將進一步降低。
需要提示消費者的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夠享受到利潤率低帶來的實惠,例如有的企業雖然號稱“0增項”、套餐全含等,但可能仍會在簽署合同的時候變相增收其它費用,例如提高項目管理費、材料搬運費、拆除費等非直接費用。(來源:百度)
傳統家裝本身擁有很多弊病,譬如工作效率低、不透明的增項,而互聯網家裝的出現,給這些傳統詬病指明了一條出路。互聯網家裝注重口碑效應,價格透明,避免增項等等,都讓家裝行業重返正途。當然,傳統家裝擁有品牌、渠道等眾多資源,其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兩者之間的真正結合和互補才能最終打造成一個行業環境優良的家裝業。
1、解決行業需求痛點
裝修工程繁瑣,專業性強,第一次裝修的消費者對裝修知識知之甚少,如何設計,如何選材,如何施工,消費者根本無法明確自己的需求,裝修公司更加無從下手。而整體家裝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疑難雜癥。從2.0整裝到6.4整裝的推出,二十四城裝飾持續踐行整裝全環保,讓裝修變得簡單,一步到位。
2、解決信息不透明痛點。
傳統家裝產業鏈長,水很深,貓膩多。以次充好、增項收費、價格陷阱等問題舉不勝舉。信息不對稱,價格不透明,會導致消費者有種上當受騙的錯覺。而二十四城裝飾鄭重承諾零增項,一口價包干,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各種材料清單皆清晰可見,并推出專屬的裝修神器,讓消費者可以隨時監控施工現場,了解裝修進度。
3、要有利潤:單量的多少決定了客單的大小
家裝行業高客單、低頻、消費過程漫長而復雜使得這個行業燒不起錢,也沒必要燒錢,非得給用戶讓利多少,吃掉自己的利潤嘛?所以,一些互聯網思維慣用的“免費”策略在這個行業是行不通的,千萬別打什么營銷噱頭,花哨不實用!
現在做套餐的互聯網家裝們,單量很大時,可以快速標準化,跑通流程。就像是火車頭,先跑來,加速到高鐵一樣300公里每小時,再帶上軟裝、家具等一起跑。這里,速度快只是表象,實質是前端獲客、供應鏈、工程管控、流程銜接、人員配合等磨合差不多了,一城一月做30單和做上百單的產業鏈條是不同的。
當單量不夠時,那就提高客單值,也就是進行產品延伸,如家居、軟裝、家電等,這要考慮銷售成本可控和供應鏈能支撐下提高銷售額。當然,惡意增項漏項不算,這種嚴重損害用戶體驗的都是行業禍害。
另外,還可以進行產業聯合,如做不了或不愿意做的局部翻新、產品安裝等引入合作者。例如,與做后裝修市場的個性定制微裝服務的微裝網合作,而阿姨幫已經跟不少互聯網家裝公司有合作。
4、修煉內功:優化產品、流程,提高用戶體驗的最佳時機
冬日嚴寒,對農作物可起到殺蟲妨害的作用,再來一場大雪,那是天然的棉被;對互聯網家裝而言也是如此,在困難期,會將潛力發揮到極致,所謂背水一戰,可能絕處逢春。
修煉內功,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怎么降低獲客成本?如何優化鏈條流程提高用戶體驗?怎么解決工期延期?定制品的供應鏈有保障嘛,能杜絕過長甚至一兩個月的延期嗎?
當然不少問題是彼此關聯的,獲客成本低了,提升用戶體驗各環節的一些投入可以多些,用戶口碑好了,轉介紹增加,獲取用戶成本會更低。這里撿重點說幾個:
(1)加強內部管理,提高銷售氛圍
這一點看似沒啥,其實是基礎,比如目標任務是否按周、日分解,按渠道分解,按人分解?線上預約轉化率、上門轉化率、訂單轉化率、合同完成率、合同回款等是否完成?晨會夕會是否開得有效果?有沒有銷售氛圍的緊迫感?團隊訪談、培訓、激勵等建設是否有效?
如我愛我家網,在全國銷售會議召開時,為了明確目標,在會議室外墻直接刷大字標語“沖刺四季度,拿下三千單,全力沖二億,全國奪第一”,簡單粗暴,形成很強的銷售氛圍。而從11月1日開始,歷時18天,覆蓋全國37個城市,吸引了7000多名裝修客戶,完成近3億元交易額,在家裝雙11水分成災之下也算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