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機被占,實創似乎一直被排在后邊
北京實創裝飾于1999年4月在北京成功注冊,實創從業17年,覆蓋全國28個城市。2005年初實創裝飾最初是以最早創新者的姿態進入了家裝領域,推出“288元/㎡”精裝套餐全新定義了套餐式整體家裝模式,但是并沒有得到市場的重視;隨后相繼推出的“388元/㎡”18天超級速裝和“688元/㎡”任性裝,也是套餐時代火起來后才在互聯網家裝里露出身影。
實創除了自身轉型外,在2015年10月成立了極裝吉住,目前已經完成1000萬天使輪融資;2016年3月繼續推出健康家裝“888元/㎡”糖果裝,8月15日極裝吉住與京東合作在“極·健康整裝”新品發布會上推出全屋定制健康家裝。關于2016年的規劃,實創集團董事長孫威決心徹底轉型互聯網,變成純互聯網公司。
與其他傳統裝飾企業相比較,實創算最早擁抱互聯化的企業,同樣也是最早提出套餐整裝的企業,但是因為時機不對沒有得到市場的關注,而被后來新銳品牌搶占先機。行業內很多企業認為,搶占市場需要大規模全面布局線下體驗店,不少互聯網品牌企業瘋狂建店,但迄今為止卻很少聽見實創的擴展規劃,依靠原本28個城市體驗館顯然沒有多大提升的市場空間,而對于實創未來是否會擴展加盟暫時無法評論。
6年出走,似乎已經注定了龍發的未來
龍發裝飾同樣是1997年成立,1998年提出“家居集成”,從一家室內裝飾設計制作發展成集筑裝飾,2000年自建物流配送體系;2003年在美國芝加哥成立分公司,開拓海外市場。2003年正直風生水起之時,王顯卻以“采風”在美國買了房,開了一家工廠,淡出了龍發裝飾。2003-2010年,龍發裝飾以原有傳統的那一套在“假正規”家裝行業步履蹣跚。2010年重新掌舵后,王顯表示三五年內實現2000家店,基礎裝修做到400億。如今時間已經到了,不知龍發交了一份怎樣的答卷。
億歐在官網上了解到,目前龍發在全國覆蓋了北京、沈陽、上海、西安等29個城市,在面對互聯網新軍駕到,龍發僅是在2015年推出了3D微利時代,3D既是通過三維設計,提供DIY自由設計打造家居夢想。此前,記者在鄭州龍發裝飾臥底裝修調研,最終是由一名設計師對接所有業務,包括在建材商城選材,依舊是傳統企業的方式,而且通過官網上也能看出來設計師在整體運營模式的權重。在互聯網沖擊下,龍發裝飾并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轉型動作,面對市場變革,王顯近6年重歸卻注定找不回當年的輝煌。
作為成都的一匹傳統野馬,是否能趕上互聯網熱潮
生活家于2010年12月正式成立,總部在成都,法定代表人熊小林,生活家剛成立便推出健康整裝運營,據官網介紹,2014年生活家實現產值11.6億,2015年實現產值25億元,截至目前,生活家覆蓋全國24個城市,2016年預計完成33個直營店布局,年終實現50億。
2010-2014年,生活家以傳統整裝開啟了一站式裝修服務,2015年發布《中國健康整裝標準白皮書》,2015年4月,生活家更新VI標志,7月入駐天貓,開啟電商戰略合作;2016年6月推出“拎包裝S”,基于傳統家裝提出新互聯網家裝概念。據成都生活家總經理趙陽介紹,2014年生活家將傳統中端整裝轉向中高端,在產品、設計都相應做了改善。
生活家確實像是一匹來自二線城市的黑馬,最先跑通了整裝的家裝概念,但互聯網全產業鏈整合也將注定會成為生活家最強勁的對手,而生活家需要完善的除了線下服務能力,產品、供應鏈、物流都需要加強和升級。
面對互聯網熱潮慶幸的是大部分的傳統家裝在數落互聯網家裝是偽命題的同時都在向互聯網家裝靠攏,但是轉型過程中仍舊暴露了很多問題,導致傳統企業有心轉型卻乏力革新。“傳統家裝的優勢是有的”,我愛我家總經理馬自強認為,傳統家裝在管理方面比很多互聯網企業更精細,行業底蘊更深,相比下來互聯網家裝企業太過于浮躁。
論轉型,東易和實創是向互聯網轉型中動作幅度最大的,但是幾年的摸索似乎并沒有闖出一套成功的商業模式,而互聯網家裝僅靠一年時間便在行業內引起前所未有的波瀾,致使行業內出現 “傳統企業岌岌可危”、“轉型辛酸”等行一些不被看好的字眼,甚至包括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輕舟裝飾、今朝裝飾、城市人家等傳統企業,至今也未看到其明顯的轉型動作。
當然,這是可以理解的。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不止是將獲客渠道轉到線上,推出標準套餐如此簡單,在組織架構方面注入互聯網新鮮血液實現整體戰略轉型,做到思維互聯化,丟掉原有品牌光環,優化產業結構,深化產業鏈的整合等等,這都需要一步一步來實現。億歐認為,未來家裝行業在傳統家裝和互聯網家裝的分界線會越來越模糊,傳統家裝會向透明化裝修靠攏,互聯網拋開套餐流量的浮躁執力實地運營,未來想要在行業取勝注定離不開線下服務能力。言歸正傳,目前互聯網家裝的變革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成為了傳統家裝重新審視市場的催化劑,相信只要企業轉型的方向正確,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出局者的名單里就不會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