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建筑設計行業何去何從?備受推崇的綠色建筑設計在國際上有哪些新的動態和發展?中國設計界的綠色建筑、生態建筑理念與國際先進理念相比有哪些差距?國際上的一些生態設計實踐會給中國建筑設計界哪些啟示?
9月19日,由亞洲設計論壇、北方-漢沙楊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中國建筑學會、中日韓經濟發展協會聯合主辦,北京銀合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綠色城市化論壇在北京召開。
原建設部部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汪光燾在論壇上強調,按照聯合國統計和預測,截至2011年,全球人口是69億7400萬,生活在城市的人口是36億3200萬,城市化率是52.1%,預計2050年全世界人口將達到90億,那時候的城市總人口是全球總人口的67.2%。這個數字相當于現在全球人口將在城市生活。綠色城市化論壇組委會組織來自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暢所欲言,廣泛交流,相互借鑒,創造了一個交流綠色城市的好機會。目前正值我國推進《國家新興城鎮化規劃》的實施,這對我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推進城市化都會有積極的影響。
中國建筑學會秘書長周暢在論壇中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建設高速發展,城市化水平取得了長足進步。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的常態,建筑設計行業也出現了新的特點,城市規劃在更深層次上關注民生需求,注重發展質量,保護生態環境,綠色建筑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共同探討綠色城市化的理論與實踐,交流國際先進的綠色規劃設計經驗,將推動我國綠色城市化的發展,提高綠色的設計水平。
設計了新加坡國立圖書館、新加坡飛向太空大廈、梅納拉TA1大廈和印度馬納塞大廈的國際生態建筑大師楊經文,結合自己多年綠色建筑設計實踐,在演講中闡述了其對城市類型建筑生態問題的理性思考和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建筑設計及其理論方向博士生導師,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師張永和,2014年被世界經濟論壇評選為世界青年領袖的MAD建筑事務所創始人馬巖松,作品曾獲世界人居獎、日本建筑學會大獎等眾多獎項的巖村工作室創始人巖村和夫等國內外設計大師分別闡述了各自的綠色建筑設計理論,并展示了他們的綠色建筑設計成果,對綠色建筑和綠色城市化的歷史、現在和未來做了進一步的思考。在圓桌對話環節,圍繞綠色設計在亞洲及中國的實踐,知名建筑設計師、景觀專家和行業著名學者就綠色理念在中國的發展和未來展開高端對話。
北方-漢沙楊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宋遠征表示,有關綠色建筑的相關政策規定相繼出臺,經過業界的不懈努力,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綠色建筑設計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熱點和趨勢。面對這一浪潮,剛剛滿20歲生日的北方-漢沙楊建筑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將踐行綠色建筑設計理念,聯合亞洲設計論壇、中國建筑學會、中日韓經濟發展協會,共同打造一個綠色建筑設計的國際高端論壇,實現中國綠色建筑設計業與國際先進理念更好接軌。同時,通過綠色建筑設計龍頭,推動中國建筑行業的綠色技術變革和綠色新材料的蓬勃發展,為中國經濟“新常態”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生態城市概念離不開環保材料的支持,北京銀合匯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攜革命性技術銀圭系列產品亮相“國際綠色城市化論壇”,引起與會者極大興趣。銀圭常溫固化柔性純瓷涂層(涂料),是一種劃時代的食品級建筑新材料,具有超高防火性能、超高硬度、超高耐磨特性、耐鹽霧抗酸腐、絕緣抗靜電、自潔不沾可清洗、生產運輸使用廢棄過程無污染無排放、抗紫外線抗老化、抗撞擊可彎曲的柔性等物理特點,集涂層保護和美觀之大成于一身,將成為生態城市綠色城市理念推廣的基石。
北京銀合匯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總裁劉曉東表示,企業一直以生產地球生命健康循環新物質為使命,為生態建筑、綠色城市提供零污染的材料解決方案。
國際綠色城市化論壇今后將成為每年一次的常態化的國際行業高端論壇,將成為國際生態城市發展的標桿論壇。本次論壇備受矚目,追崇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300余名設計師參加了本次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