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出路
當前我國建筑業實質上已成了一個“圍城”。
從資金的角度講,越來越多的企業從建筑業賺錢,將并不足夠多的資金投向房地產、建酒店和其他多元化產業,大幅減少了對建筑主業的反哺。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越來越多賺到錢的企業家、項目經理轉身于其他行業,有經驗的項目經理、企業家向外行出逃,大量沒有經驗、沒有賺到錢的行業外人士涌入建筑業搞承包冒險,質量、安全和腐敗問題層出不窮。中國建筑業的創新能力,幾乎全用在設計招標規則和如何圍標串標上,全國各地招標方法不下千種,圍標串標技巧更是五花八門,這才是中國建筑業的悲哀,無怪乎建筑業一直是被整頓的行業。這種大量高水準人才外流,低水平人力資源較易入行的現狀,對建筑業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這些現象是最令人憂慮的,是我們行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提升行業利潤,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出路究竟在何方?(見下圖)
一是要研究行業發展規律,要讓行業認識到問題的本質。
市場經濟規律在建筑業究竟是如何發生作用的。行業領導、企業家窮于應付公關和各個出問題項目上的救火。整個行業缺乏真正的研究力量,讓我們認清行業的本質和規律,采取有效措施。
二是樹立正確的企業價值觀,改變行業落后的計劃經濟思維。
企業家應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創新責任,放棄“等、靠、要”,建立“平民精神”的經營理念,依靠勤奮、管理創新獲取平均利潤,甚至高于平均利潤。行業環境固然不佳,誰能改變?誰來改變?
等待政府的產業政策救助,向房產、多元化發展,會喪失建筑主業的大好機會,建筑業大有可為,只是我們未能看清形勢,房地產一時暴利,卻終會有萬丈深淵來臨。
救行業、救企業首先是企業自己,企業家一定要承擔起創新責任。增速高達社會GDP增速2-3倍的行業宏觀環境正是發展良機,多反省自己,多練內功是正道。
三是大練內功,提升核心競爭力,建立行業壁壘。
當前行業的產能過剩和惡性競爭,說到底是行業門檻過低引起。如果筑高行業門檻,阻止有關系沒能力的新進入者,依靠現存企業的自身勢力,從品牌、技術、質量、成本多方面入手,提高競爭壁壘。大企業一定要突破規模不經濟的怪圈,獲得成本優勢,才能打破產能過剩的格局,才能淘汰眾多落后產能的中小企業,產業生態才能逐步進入良心循環。這樣“掛靠承包”、“內部項目承包制”一定需要被“直營”代替。甘于拿點管理費,自廢武功的經營現狀需要被扭轉。
要實現規模經濟優勢,國內大型建筑企業一定要在信息化實現突破。一把手要把精力轉到研究管理、研究信息化上來。利用信息化實現集約化經營,提升核心競爭力,建筑業利潤率的提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