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裝飾行業作為新三板的大戶,現已有約20家企業成功登陸。事實上,建筑裝飾行業與資本市場的淵源由來已久,是國內最早引入市場機制、以市場化方式進行運作的行業,其競爭機制、用人機制、激勵機制、分配機制具有明顯的市場化特點。
8月18日,中標集團在新三板正式掛牌,又一家裝飾企業將資本舞臺鎖定在新三板。
作為發展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亮相不足3年,截至目前,掛牌企業總數已突破3000家。因為匯聚了成長前景良好的企業,新三板引來眾多民間資本“掘金”。
建筑裝飾行業作為該板塊的大戶,現已有約20家企業成功登陸新三板,且還有不少正在摩拳擦掌。新三板到底有何魅力,才能吸引裝飾企業相繼赴市?
超過20家裝飾企業登陸新三板
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新三板上市企業僅300余家,進入新三板擴容元年的2014年,一年間暴增到1572家,增長幅度在340%以上。進入2015年,其猛增態勢不減,截至8月13日,新三板掛牌企業已達到3193家,總股本16.37萬億股,其中流通股本超過6萬億股,同期累計成交股數6719萬股,成交金額逾3.3萬億元。
作為傳統行業之一,建筑裝飾行業也在爭相沐浴資本春風。
據中國建筑(601668)裝飾協會秘書長助理、行業發展部主任黃白統計,截至7月10日,建筑業已有124家企業掛牌新三板,其中建筑裝飾企業有東亞裝飾、康盛偉業、金龍騰、廣建裝飾、康雅股份、廣佳裝飾、艾迪爾、富翊裝飾、凱伯特、時代裝飾、建裝業、大富裝飾、美力新、創一佳、騰升股份、湘聯股份、羅曼股份、標榜新材、紫晶股份、國豪股份、中標集團、貝特創意等超過20家,是我國建筑業新三板掛牌公司最多的行業。
針對當前新三板企業掛牌數量不斷攀升、融資需求高企的情況,融創投資總經理趙俊峰表示:“這源自在以互聯網為核心的市場改革中,技術創新、服務創新和多元價值復合實現企業轉型的機遇正在加速爆發,實體經濟大環境也開始享受改革釋放出來的紅利。”
事實上,建筑裝飾行業與資本市場的淵源由來已久,是國內最早引入市場機制、以市場化方式進行運作的行業,與其他傳統行業相比,多數企業自成立起就形成了同市場機制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作方式,其競爭機制、用人機制、激勵機制、分配機制具有明顯的市場化特點。
新三板的魔力在哪里
新三板市場火爆的背后,有兩個關鍵節點,一個是2014年5月新三板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結算系統,另一個是同年8月推出做市商制度。利好政策下,國內中小微企業開始紛紛借力資本力量,導致新三板市場迅猛崛起。
興業證券(601377)分析表示,目前來看,國內裝飾行業基本以民營企業為主,平等競爭的市場格局已經形成。在市場競爭中,一批業內知名建筑裝飾企業“脫穎而出”,迅速發展壯大,行業集中度逐步提高,行業設計水平、材料生產能力和施工技術水平也相應提高,進入資本市場也成為企業新的發展訴求。
新三板吸引裝飾企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新三板上市條件比IPO簡單,對企業年產值和盈利能力都無明確要求,企業只需具備“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存續滿2年、主營業務突出、高科技”等要求即可。
“門檻比主板、創業板市場低,但卻不阻礙企業融資,這就是新三板的魔力所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負責人坦言。
中標集團董事長陳曉東在解釋中標集團之所以選擇新三板作為平臺時也表示,與其排隊IPO,不如搶先登陸新三板。“資本市場時不我待,新三板照樣可以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增強企業的資本運營能力。”他說。
此外,值得期待的制度創新,也是新三板大熱的重要因素。一旦交易量活躍,不僅降低了投資者的流動風險,還能提升這些企業的價值。對于企業自身來講,掛牌后也能規范地治理結構和建立管理流程,企業發展將更加健康快速。直接融資渠道的建立,將為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