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看了8月3日刊登的《檢測室內空氣當心低價陷阱》后,陸續有來電詢問,如何找到靠譜的室內空氣檢測與治理商家。記者從本市第三方裝飾裝修監理公司了解到,認清商家從業資質是避免消費陷阱的關鍵,而且正規檢測商家是不能兼具治理業務的。
據了解,7月天津市裝飾裝修監理人員接到4起投訴,均為業主請了“檢測治理一條龍”的公司后,使用便攜設備當即出具檢測結果,并當場對超標污染物進行治理,但事后業主的頭疼胸悶或頻繁感冒并沒有緩解。經監理人員復查,不僅室內空氣質量沒有達到治理效果,連檢測公司及其出具的報告都沒有中國計量認證,即CMA標志。
相關閱讀 |
業主自測新房甲醛超標8倍 開發商索賠20萬 |
室內空氣檢測存亂象 業主何以應對陷阱與糾紛? |
新房裝修甲醛超標 上海兆庭裝飾承諾檢測 |
中國建材檢測行業大透視 機構增多專業度下降 |
本市裝飾裝修監理師王全勝告訴記者,具有資質的檢測單位應當取得CMA中國計量認證,便攜式設備快速檢測在經營允許范圍內,但檢測結果只能作為參考數值,如出具證明性和公正性數據,檢測報告上須加蓋CMA紅章和檢測單位公章,具有法律效力。
記者咨詢本市十余家檢測公司了解到,雖然都聲稱具有專業人員和領先技術,但半數以上公司不具備CMA資質。“要獲得資質,須向天津市計量局申請,再由國家計量委和認可委進行評定,符合國家標準后才能通過。由于報批條件苛刻,市場上大部分公司或者不具備資質,或者掛靠在有資質的企業下,類似于加盟。”監理人員介紹。
“具備CMA資質的檢測商家是不能兼具治理業務的,這是辨別檢測公司資質真偽的竅門。”國土資源部天津礦產資源監督檢測中心環境室主任王永志介紹,具備資質的檢測商家充當第三方“裁判員”的角色,自己檢測自己治理,會有“自賣自夸”的不公正嫌疑。因此,即便部分檢測商家也具有治理能力,但是對同一個項目而言,檢測和治理不能由同一商家完成。如果遇到“先檢測后治理”“檢測治理一條龍服務”的檢測公司,消費者要當心。此外,從空氣采樣到出具報告至少需要一個周期,當即出具報告的商家資質可疑。同時,報告上的編號對應唯一工程,消費者可用此編號到權威部門檢驗其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