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于1986年靠借資600元起家創業,已在國內80個城市開辦了100家商場,被稱為中國家居業的第一品牌。
對于理財周報記者向張琪提出的相關問題,紅星美凱龍方面表示,“張總剛到崗,目前還在熟悉工作中,暫時不接受采訪。”
紅星美凱龍官方發布的消息稱,張琪的加盟將顯著提升紅星美凱龍的市場能力和整體管理水平,同時為集團的長遠發展帶來前沿的戰略新思維。業界普遍認為,家居行業高端管理人才缺乏,此次張琪的加盟將力促紅星美凱龍高管團隊成型,在保持紅星美凱龍自身超前行業競爭力的同時,也會加速整個家居行業管理水平的提升。
張琪曾告訴理財周報記者,工行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最大優勢在于工行的集團資源優勢。她對工行私人銀行整合這些資源以及協調與分行或零售銀行部門的利益關系很自信。
自成立以來,工行私人銀行各分部的收入都返還到當地分行。各分部與當地分行不形成競爭關系。也就是說,私人銀行簽約客戶的賬戶體系不變,交易介質不變,私人銀行客戶資產雙向計量,私人銀行的收入按照客戶簿記在當地分行。
但是,對于張琪離開工行私人銀行,某股份制商業銀行私人銀行部門的人士給出了另外一種解釋:國有商業銀行流行的是“低調”文化。張琪富于激情,在私行業務上宣傳盈利,可能顯得有些“高調”。因為私行業務的成本不容易核定,取得的成績可能是諸多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因此私行“盈利”一說未必能得到工行內部其他部門(比如個人金融部等)的認可。
發軔于2007年的中國本土私人銀行業,已經走過了5年的發展歷程。一位私人銀行業界資深人士坦言,這5年難說“成功”,至多算是探索的5年。從業者對“私人銀行”四個字的理解尚待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