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的通知》(國發【2014】21號)、《國務院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 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16】33號)等文件要求,近年來,中國建筑裝飾協會(下稱中裝協)積極完善行業標準體系,規劃部署信用工作計劃安排,加快推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完善行業信用標準 實現行業全覆蓋
標準就是話語權,有標準才有規范和發展。7月14日,中裝協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建筑裝飾行業企業信用團體標準》編委會第三次會議,對《中國建筑裝飾行業企業主體信用評價規范》(送審稿)(下稱《送審稿》)進行了審議。
資深信用管理和征信技術專家、全國社會信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兼商業信用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市場學會信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均躍,北京信用協會秘書長安明,北京信用擔保業協會秘書長劉海波,北京信構信用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毅等專家就《送審稿》適用范圍、行文規范、條例釋義、技術內容等方面進行深入討論,并提出了相應的修改建議和意見。
受商務部委托,中裝協從2007年起就在全行業開展信用評價工作,并發布了《建筑裝飾行業信用評價實施辦法》和《建筑裝飾行業工程類企業信用評價標準》,初步建立起了行業信用評價體系。2016年10月19日,中裝協發布《關于編制“建筑裝飾行業企業信用評價系列標準”的通知》(中裝協【2016】67號),決定在原有工作基礎上,組織編制“建筑裝飾行業企業信用評價系列標準”,以適應當前市場變化和業態發展需求。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劉曉一表示,作為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的第一個管理類型標準,《建筑裝飾行業企業信用團體標準》將構建一套標準體系來認定企業的誠信表現、信用能力、履約意愿等,順應市場治理結構改革的要求,推動行業企業的繁榮發展。
中裝協執行會長兼秘書長 劉曉一
弱化資質管理 促進企業誠信經營
長期以來,資質都被市場視為建筑企業施工的保障,是懸在企業頭上的生死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漸成熟,單純以資質衡量和限制企業的管理模式已經嚴重滯后,其弊端愈發明顯。
2014年,住建部發布《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成為建筑業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拉開了建筑業改革的大幕。隨后《建筑業企業資質等級標準》、《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建筑業企業資質管理規定和資質標準實施意見》等一系列重量級的改革政策密集出臺。
2016年11月1日,住建部發布的《關于簡化建筑業企業資質標準部分指標的通知》(建市〔2016〕226號)正式實施,不僅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弱化了企業資質中對人員考核指標的限制,更明確強調了信用建設在企業發展和市場秩序中的重要作用:申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一級資質的企業,未進入全國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發布平臺的企業業績,不作為有效業績認定。
此舉,無疑將進一步促進企業誠信經營及行業自律,國家對于建筑市場簡政放權、放管結合的改革精神彰顯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