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人物 > 人物報道 > 正文
孫君:鄉建,如果方向錯了,速度還有意義嗎
來源:《設計家》    時間:2015-04-03 10:24:08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如何把農村建設成為農民喜歡、社會認可的新農村,孫君的看法是:以自然為本,天一合一;以農為本,田人合一,要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

  理想鄉村:天人合一,田人合一

  【《設計家》】:能否簡單說說您所理想的農村是什么樣的?

  【孫君】:對于鄉村建設,如何把農村建設成為農民喜歡、社會認可的新農村,我的看法是:以自然為本,天一合一;以農為本,田人合一。

  所謂“天人合一”,是指“天地以生物為心,人以天地生物之心為心。”強調人與自然是有機整體不可分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們;合,就是互相理解。人類只是天地萬物中的一個部分,人與自然是息息相通的。因此,追求“天人合一”,既是中國先民崇尚自然的最高境界,也是對生態平衡的一種樸素的認識,“綠十字”所倡導的環保主義教育,可謂異曲同工。

  所謂“田人合一”,是指農民要與土地息息相關,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生產資料,失去土地就不能稱之為農民。一大批失地農民,是發展的產物,也是矛盾的焦點。鄉村規劃中,提倡城市要分散,農村要集中。要農民進城上樓,在農村也建設整齊劃一的新社區,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也不便于生產生活。若干年后,上樓的農民還會下樓,進城的還會還鄉。時間會證明,現階段的做法是個錯誤。

  【《設計家》】:能簡單談談您在鄉村建設中遵循的“孫九條”嗎?您提出“孫九條”的目的是什么?

  【孫君】:今天成功的人都有一定的原則,不成功的也一定有自己的不足。在孫九條中,“我的項目不要開專家評審會,因為現在多數專家沒有原則,是看領導的臉色的;設計圖紙不能改,因為那是藝術創作;項目如果收益人群不是農民,我不做;開價不還價,還來還去就是豆腐渣工程”,等等。

  我之所以有這樣的要求,目的就是希望能做出好作品,對甲方負責。做項目中有一個基本概念,就是專家和政府領導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以專家意見為準;專家和村民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以村干部意見為準;專家和居民意見不一致的時候,以社區代表意見為準;意見都不一致的時候,以我意見為準。

  在新農村建設中,提倡先生活后生產。這是一個特別樸實的價值觀,中國自古就有一個說法叫安居樂業,安居才能樂業。目前農村項目往往輕視生活方面的配置,更多的是注重產業,注重硬件。我說的生活不僅僅是吃飯,它是民俗、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它包括人的感情、道德等生活的全部。先生活后生產這個概念一旦脫離了,過多的強調產業、招商、發展,另一部分跟不上,就會失衡,這是一個正常的做事的方法。就像兩個人結婚,生孩子一定是兩個人的事,一個人生不了。生活和生產只要不統一,這個社會就不安寧。現階段堅持先生活后生產,是對以往先生產后生活理念的矯正,更符合中國人安居樂業的價值觀。

  【《設計家》】:作為一名中國的鄉村建設規劃師,需要注意些什么?

  【孫君】:在鄉村規劃過程中,一定要找到一個基本方法,就是還權于村“兩委”。既然做農村項目,一定是村民參與為項目主體,并且他們成為第一受益者,不能是政府成為第一受益者,也不能是商人成為最大的收益者。

  30年后,農村將成為宜居樂土

  【《設計家》】:談到今日中國鄉村的現狀,無法回避戶籍、土地等政策的影響。1949年之后,中國城鄉戶籍呈二元對立狀態,城鄉差距日益加劇,造成了農村人口的自卑與自棄,人們以跳出農門離開故土為榮;優秀人才從農村到城市單向流動,造成了鄉村的失血與貧血。您認為,在無法改變相關政策的情況下,僅僅憑借優秀的鄉村建設規劃,今日中國鄉村的面貌有可能得到根本改變嗎?

  【孫君】:我寫了一篇文章,叫【《預言30年后的中國新農村文明》。

  1、空心村為中國鄉村帶來希望。

  中國鄉村逐步變成空心村,30年后,再回到鄉村土地上的主人不是曾經走出去的農民,而是從城市奔向農村的大學生和工人。第一產業與第二產業不再像今天分得如此清楚,“農民”這個名詞會逐步被人們淡忘,“三農問題”不復存在。城鎮化在不到20年時間內,會促成鄉村20%的耕地轉化,空心村會轉移,都市有錢人住進了鄉村,城市核心區將會成為“空心城”,交通、污染、地質災難、人的物欲會讓人們失去理智失去道德,30年后“空心城”將取代“空心村”。

  2、農村會變成新的人類家園。

  30年后,30萬人以下的城市會變成首選之地,3-5萬人的小城鎮將是人們最向往的地方。中國完全進入老齡化時代。隨著高速、地鐵、交通、互聯網、物流網的異軍突起,傳統生活方式將逐步消失。農民進入城市,變成工人,富人住在鄉村,成為農民,城市是警察與小偷共存的地方,農村是家園,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

  富裕起來的城市人一經跨入鄉村,他們會發展人與自然,人與人,道德與自治之間的關系。人類文明的源泉是土壤,社會的價值觀在鄉村發生重大轉變,人只有身臨鄉村才會與農民一樣,用心與情來體會自然的價值。30年來,城市用科學與技術掩蓋了常識,城市現代化技術越強,其脆弱性越大。30年后城市進入老年期,城市功能面臨嚴重受損,維修成本過高。中國有一半以上的城市逐步不適合人居,水、電、氣是關鍵問題。城市用金錢取代了污染,用法律取代了道德,用西方300年文明取代了5000年中華文明。驀然回首,中國到了30年后,才清楚西方的文化養不了中國人。

  3、村長比市長更有榮譽感。

  30年后,鄉村不再是5000到8000畝地的范圍,村依然在,可能有很多改為莊園與農場,農業機械化程度達到60%。莊園的面積可能在5公頃到15公頃之間,村里居住的絕大多數是有文化有錢的市民,他們都在村干部領導下。農村戶口可能會用10—30萬元才能買到,村里有土地、戶口、河流、林地等珍貴資源。城市就業崗位不夠,環境進一步惡化,社會二元結構問題重新提上議事日程,中國正式步入“農民問題”轉入“城市問題”的時代。

  4、中國傳統建筑全面取代歐式建筑。

  中國元素開始蔓延西方。從2006年到2036年農民房子還要經過2.5次重建,可是一次比一次建得更能恢復本土文化。只要農民覺悟,富裕了,這就是中國步入強大的開始。村里的廟與寺會比今天多很多,祠堂與傳統儀式和傳統建筑同步成長。

  5、消失的農耕文明。

  30年后,是中國5000年文明史以來最重要的歷史時期,農業進入生態與科技、自然與工業化融為一體的時期,傳統的農耕用具在20年中就基本用不上了。農耕文明的消滅由科學技術來決定,工業化生產方式與百分之百的商品化生活方式,讓絕大多數農村開始迅速進入到鄉村城市狀態。中國政府的新農村建設更是依照城市化的理念推進,嚴格的說,新農村建設是對中國農耕文明的一次破壞,這場破壞從本質上改變了中國農民,也會改變中國。

  6、宗教信仰將逐漸取代馬克思主義。

  30年后的鄉村,宗教會遠遠盛行于城市,宗教行為遠比城市人們的祈禱更純粹。30年后農村的建房中,幾乎每一戶都有家祠、家廟、神龕,原本以道德與宗教統治的鄉村,百年之后又重現農村。宗教是盛世的表現,中國也只有農民有尊嚴的時刻,盛世才會來臨。

  7、女人將退出半邊天。

  安居樂業、相夫教子、男耕女織這是中國的儒教文化,是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男主外女主內,這本身就不是什么看不起婦女,而是重新認定女人的價值,女人在這個世界的位置。

  【《設計家》】:從您開始進入鄉建領域到今天,中國的鄉村改建有什么變化?您對未來有怎樣的展望?

  【孫君】:近10年的鄉村建設,政府明顯不停地在調整自己的思路與方向,也明顯能看到鄉村正在向一個良性的方向發展。中央政府也不停地加大鄉村投資。這期間鄉村在執行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不盡人意的事,比如古村在大量的消失,鄉村民主選舉的不合理性,城市大量資本進入鄉村,大量農民以各種名義騙過中央政府,成為不再種田的農民。這些問題漸漸地在將中央政府的目標與意義大打折扣。

  中國正處在一個文化復興的時代,農耕文明的復興首當其中,我們在發展經濟的時期也感覺到文化與價值觀的重要性,鄉村正趕上了這個好時代。我們想未來15到20年,中國的文化與經濟會再次從鄉村起步。

  【《設計家》】:您在推進農村建設規劃理念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有哪些?您是如何應對的?

  【孫君】:做規劃最難的事是要得到政府的認同。在中國做什么,政府的主要領導認同,項目就算通過了。作為規劃與設計單位,面對政府(企業)有三種可能性。一是以政府意識為主體的;二是雙方商議達成共識;三是以規劃設計師為主體的。

  近30年,城市與鄉村90%以上的規劃與建設基本不是“中國”,這里的主要原因是政府與企業作為規劃與設計主體,設計師喪失原則,唯利是圖,而這些設計與規劃單位95%以上是甲級或乙級資質。這種規劃與設計的項目有共同的特點,受害的是本地人民與地區的文化,受益的是政府(稅收)與開發商,還有規劃設計院,15年之后就是建筑與規劃垃圾。

  規劃的第二種是甲方與乙方商議的項目,這種占規劃與設計的7%。這種項目的特點是商業性強,成功率高。外國設計師收費利潤高,這些流行與時尚的建筑作品,主要取決于文化、材料,有其表而無其魂。20年后還是垃圾。

  第三種就是以設計師為核心,與政府官員觀念與方向一致的作品。這樣的項目實在可憐,最多占3%的比例,這就是中國規劃與設計的“盛況”。在中國這類項目因為少才會經典,因為是真正在做規劃與設計才會變得有價值。

  我有孫九條,這九條不僅是指規劃,而且是適用于項目落地與實施。

  【《設計家》】:您剛說農耕文明在30年后將走向消失,與此同時,您又提倡農耕文明的復興,請問農耕文明到底是會消失還是復興呢?

  【孫君】:會逐步削減,不會消失。 

關鍵詞: 孫君 鄉建 方向 速度 意義 五山模式 生態文明村
分享到:
[責任編輯:丁艷艷]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6 手機: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