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設計”這四個字可概括本人對設計的理解,它包含以下四個方面:
1.隱晦之惑——對于設計本質的思考和設計思維規律的把握。設計包含理性和感性兩方面,設計過程中,可量化的邏輯思維永遠與頓悟的靈性的感悟相交織,可見,設計的永恒魅力在于它“說不清道不明”的隱晦之處。
2.隱居之所——成功的設計師要具有超脫的境界和獨立的精神世界,室內設計師的精神世界應該包容的涵蓋蕓蕓眾生,同時為心靈保留一塊純粹的隱居之所。
3.隱喻之美——室內設計中的美不可簡單理解為形式美、造型美;它是功能美、材料美、結構美、節奏美、序列美等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的美學系統,設計的美不是直抒胸臆的,而是隱喻的。
4.隱退之策——某種程度上,設計工作屬于服務行業,我們要為業主負責,為使用者負責。成熟的設計師要做到“忘我”,要通過設計的手段為業主解決問題,不要把每個項目都做成“自我宣言”式的設計,設計師要適時隱退。
張明杰訪談
提問:在過去的五年里,發生在你身上最大的改變是什么?
張明杰:過去的五年有了工作室、有了家庭、有了孩子。
提問:在未來的五年里,你的人生規劃是什么?(包括職業、家庭等各個方面)
張明杰:總的來說,希望事業和家庭均衡的發展。設計事業上希望能有條不紊的建立完善個人的設計語言、設計哲學和設計品牌。家庭生活中希望盡最大努力多陪家人,成為家人幸福生活的締造者,希望家人為我感到自豪。
提問:對于你今天取得的成績,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
張明杰:今天的成績首先要歸功于團隊的力量,好的設計合作伙伴是成功的關鍵。其次是目標要明確,要清楚定位自己在這個行業里要到達的狀態和高度。之后就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努力了。雖然每個人的情況和境遇不同,以上都是相同的。
提問:你的設計創作源泉是什么?
張明杰:深深地喜愛設計,享受設計的過程是我的創作源泉。設計是一場苦旅,是不斷和自己的思維定式作斗爭的過程。好設計師不斷批判自己、折磨自己。所以,偉大的設計都是感人的,做出感人的設計是我設計創作的動力。
提問:你如何給自己減壓?
張明杰:有經驗的心理醫生說過,治療恐懼最根本的方法是直面恐懼、戰勝它。我堅信這一點,所以我會直面壓力,找到壓力的根源消滅它!
提問:如果不考慮可實施性,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張明杰:拍一部可以和《穆赫蘭道》媲美的中國心理懸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