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做設計有時候跟商業掛鉤你得考慮賣給誰。
高志強: 我們倆點了麻婆豆腐,魚香肉絲,鐵板海鮮之類的,上來一看,我們一看是我們點的東西嗎,完全跟你點的菜一毛錢的關系都沒有。巨難吃,特別諷刺的是,我們不但吃完了那三盤菜,還吃的特干凈。
反正這一行還是挺有意思的,還有很多故事,很有意思,覺得意大利人對生活和態度的熱情還是比較高的,在米蘭這種大城市沒有什么太大的意思,跟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差不了太多,但是米蘭被稱之為時尚之都真的是當之無愧的,大多數人穿的都很講究,尤其是顏色,你通常看到五六十歲的老頭,穿橘色的褲子或者藍色的褲子,我有一年在廣州穿了一個紅色的褲子,被他們說了好幾年,中國人的穿著太保守,但是你看民國之前的服飾、款式,民國時候的上海是全球的時尚城市之一,后來經過了我們知道的那些年代,中國人就變得特別的保守,很多事也不敢做,但是你現在發現又經過了改革開放以后,人們不再是保守了,變得膽子大了以后什么都敢做。
主持人:高總這一趟所謂的米蘭展就是去玩了,我們說是外圍游。
高志強:因為第一次去,就算是熱身,接下來再去的時候米蘭展的展館是可去可不去的地方,或者說最多留一天看一下,走馬觀花看一下。走馬觀花是一個很鍛煉人的事兒,過去古人講走馬觀碑,騎馬過去把碑文就記住了,我通過這么多年的訓練也具備這個能力,動車比馬快多了吧?我坐動車,看一個碑也可以背下來。
主持人:哦,這么厲害,什么內容?
高志強:“廊坊”。所以去的時候就要找一些沒有去過的地方看看,古典館干脆不要去看,因為人太多了,什么時間進館比較好,什么時間撤出來比較好都要考慮。
外圍館新起來幾個展區,不是特別大,外圍那些展,我這次沒有來得及去,但是很多外圍展確實很好,我回頭再去的時候要在外圍展花一點精力去看。這次經驗教訓就是千萬不要安排太多地方在比較短的時間去,鞍馬勞頓將時間全部糟蹋在道上了。我有兩個意大利的朋友,特意從維新察開車到米蘭找我,因為他們來北京的時候我熱情的招待了他們,他們覺得在中國受到了元首級別的待遇,所以他們非要過來找我也盡一下意大利地主之誼。他讓我去主要是看帕拉迪奧的建筑,哥們說如果出一本介紹帕拉帝奧的書,要做94頁,我相信他是一個比喻的手法,應該帕拉迪奧做的建筑太多了,威尼斯都有他的設計,他當年的影響力應該蓋過現在的扎哈和蓋瑞,你看香山那邊的御園,就是以帕拉帝奧的十字廊建筑風格做的,中間一個圓廳,然后把功能分散開,我們看的他的建筑,有一個奧林匹克劇院,就是一個劇場,不是很大,那個劇場相當于首都劇場一半差不多,半圓的建筑,周圍有布景,雕刻了大量的人物,里面有延伸,逐漸的消失了。我朋友問你猜大概多少米?我說大概有20米,朋友說只有6米,那個做的太棒了。
主持人:我覺得光米蘭展這一塊可以單獨的拿出來寫。高總去之前帶著什么樣的想法和任務,回來之后的感受是什么?
高志強:對我來說現在出去就是玩,因為也沒有特別明確的目標和目的,有了特別明確的目標和目的之后,行程就不會很美,讓你老惦記這個事情,就像我們發現那個自然博物館一樣,沒有目標,就是隨意走,旅行最大的樂趣就是未知性。
主持人:你跟王開方差不多,他也會探索這些未知的東西。
高志強:開方那個叫做吃的鹽比我們吃的飯都多。
主持人:沒錯,他最近又有了新的視野,又不一樣。
高志強:我們是參加一個另外的活動,在北京國際設計周那天,第二天我去的那里,我碰到了開方,一塊聊了一下。我在北京國際設計周,我感覺像在三里屯,都是中國人,少數的外國服務員。碰到很多的哥們,但是我跟魯揚通了幾次電話和信息,最后也沒有碰到面,展館也太大了,撒開了以后幾十萬人,就不見了。
主持人:以后對旅行還會做這樣的規劃嗎?
高志強:我現在的旅行大概兩類,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密集度要看一些東西,就是走馬觀花了,目的性特別強,就是要看,另外一種就是閑散一點,走一點看一點,反正有時間,行程就不給自己加碼那么厲害了,這次是給他們綁票了,因為你得跟著他們的車。(大家笑)
主持人:北京每年這個階段都有各種類型的組織出去玩,你們實際上更樂意的是類似于自駕游的概念一樣,你們可以自助游,然后有一幫朋友,出去之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排,分散開,然后再回來。
高志強:應該是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塊,其實玩還是要跟朋友一塊玩,大家能玩到一塊去,一塊聊。
主持人:人太多了真的是一個組織了,人太少也一樣。一般三五個人會好一點。
高志強:也可以,兩個人正好,一多了自然會出現不志同道合的,玩著玩著大家就分開了。姜晶他們在米蘭租了一個當地人的房子,后來給我看圖片,雞蛋西紅柿面,太香了,其實住在那里挺好,我到回來在米蘭展的時候住在科莫湖,有一點遠,得倒火車,開車也不方便,那天晚上我兩個朋友來米蘭了,他們兩個執意要送我回酒店,開車開了一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