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裝修當成事業
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什么中國建筑裝飾百強的第一名是一家歷史不長的民營企業金螳螂?為什么建筑裝飾行業第一個上市公司還是金螳螂?
這有很多原因,人才的,技術的,等等,但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就是理念,一個不同于一般企業的理念——把裝修當成一份事業來做。
因為金螳螂把裝修當成一份事業而不是當成一種賺錢的工具而已,所以一上來就很規范,就注重打造團隊。
“規范”出競爭力
業內評價金螳螂,常說的兩個字就是“規范”。毫不夸張地說,金螳螂就是靠“規范”起家的,她成長的每一步都有“規范”的影子。比較典型的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個是一般外人看不到的,就是財務規范。這是一般民營企業做不到位的,尤其是起步階段。
但1993年成立的金螳螂,從一開始就堅持規范做事,尤其注意財務規范運作。以至于十年后開始籌備上市的時候,金螳螂財務的規范程度讓許多專業人士和證監會的審查人員大呼“出乎意料”。有很多企業為上市歷盡“千辛萬苦”,也有很多想上市的企業因財務“不過關”而“傷透腦筋”,金螳螂卻一路綠燈。
金螳螂2003年股改,2006年上市,這些都變得順理成章,沒有經歷很多人說的很多艱難和曲折。為什么?就因為他們“規范”。以納稅為例, 金螳螂2011年納稅6.13億元,在整個蘇州的民營企業里名列前茅。二是業界人士皆知的,就是項目管理規范。金螳螂有一整套的成體系的規范制度,是這一套制度在維系著公司的快速發展。
從項目部辦公環境、工人宿舍,到項目人員著裝、現場安全設施,再到施工細節的操作要求,金螳螂有一套非常細致、具體的要求,絕對是統一標準、統一要求。
除了平時各種專題培訓之外,金螳螂每年都有封閉式培訓,這個封閉式培訓的對象有設計師、項目經理、施工人員,也有投標人員、核算人員等。這個培訓是全方位培訓,為了確保培訓質量,金螳螂對員工的每次培訓情況進行考核,計分并記錄在案。年終考核的7%就是考核積分、培訓積分。金螳螂通過對員工持續不斷的培訓,把公司的各項標準和規范深深烙在員工的腦子里,并外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真正實現“讓標準成為習慣,習慣符合標準,結果達到標準”。
為了提升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水平,2010年開始,金螳螂在行業內率先推行“產品化裝飾”。
楊震解釋說,“產品化裝飾”就是把裝修項目分解成工廠里的每一道工序來操作,從基層到面層,從單間到單層,它的層層組合、組裝就好比是“工廠”中合格零部件的組裝過程。施工現場可以理解為“工廠”,項目經理好比“廠長”,施工員好比“車間主任”。施工現場的每個面,每道工序都進行嚴格的監控,責任到崗,考核到人,按工廠化的管理模式進行流程控制和標準化管理。每道作業均是經過檢驗合格、符合質量標準的部品、部件,最后交付業主使用的每個房間、每個層面就是總裝、集成的結果。“有了一個層層把關、有章可循的‘生產鏈’標準化管理,最終總集成的‘產品’必定是符合標準的、讓客戶放心滿意的。”
萬達、恒大、綠地、富力、中糧,這些都是國內赫赫有名的企業。為什么這些集團都青睞金螳螂,把金螳螂視作戰略合作伙伴?
萬達集團對金螳螂的一句評價,頗有代表性,“除了他們的質量做得不錯,最欣賞的就是他們做工程很規范。”
今年萬達、富力等集團把金螳螂評為明星供方,是謂明星戰略伙伴,是眾多為萬達、富力等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企業都十分看重的一個榮譽。
為了確保工程質量,金螳螂的管理甚至延伸到了“末梢神經”——原材料供應商、一線班組。
“我們的精品工程如何得到保證、施工戰線能拉多長、業務發展能有多快,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供應鏈。”金螳螂的理念是“得供應鏈者得天下”。因此,他們要花大力氣引進優秀的供應鏈伙伴,選擇更多大型的、有實力的、有搶工能力和管控能力的木、石生產班組等協作伙伴。在這個過程中,金螳螂還幫助他們提升管理和技術革新,幫助他們學習和發展,影響他們的企業文化、價值觀。“要讓他們成為我們可靠的‘末梢神經’,幫助他們成功我們才能成功,從而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