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天生就是老板,就是駕馭,就是開疆拓土,天生具有這種能力。”坐在對面沙發上的徐凱宏沉穩、睿智、思路清晰、談吐流利,隱隱透著一股霸氣。13年前,一次機緣巧合,他進入了建筑裝飾行業,并發現這是一個大有可為的朝陽行業。在創業的道路上,他一路披荊斬棘,帶領深圳市博大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大)成為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的后起之秀。而他經商的理想,也伴隨著博大的成長,不斷地蛻變與升華。
深圳市博大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凱宏
一波三折經商路
在徐凱宏的心里,他早就對自己有了明確地定位,就是經商。
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的徐凱宏,是吉林長春人。早在上學時,他就展現出過人的經商天賦,1987年上大學,1988年便憑借勤工儉學當上了萬元戶。在他看來,搞政治、做學問都不太適合他,唯有做生意“非常復雜,非常精彩,非常刺激”,符合他的冒險天性,所以上大學時,他就己經樹立了要當一個企業家、創下一番事業的夢想。
然而,徐凱宏的經商之路卻走得并不順暢。畢業之后,徐凱宏被分配到了深圳市監察局,成為了一名公務員,十年的公務員生涯鍛煉了他的能力,增加了他的社會資源,開拓他的了視野,卻始終沒能困住他那顆懷有夢想的心。
2000年,一心想要自己創業的徐凱宏最終還是辭去了工作,決定下海經商。初入商場,徐凱宏對到底做什么也是一頭霧水,彷徨迷茫之際,一位結識多年的好友知道了他的境遇。出于兩人深厚的交情,更出于對徐凱宏為人的賞識和能力的認可,朋友決定,幫他一把,把博大裝飾公司交給徐凱宏來做,并給他介紹了第一筆活--一個樓盤售樓處、6個樣板房、8個電梯廳的裝修工程。“朋友挺照顧我的,知道我不懂,不僅給我活,還給我派了個專家幫我干,但就是這樣,我還是干砸了。”第一次做裝飾工程,并沒有想象中的容易,由于缺乏專業知識,又不懂項目管理,徐凱宏將工程轉包給了一個包工頭,并許以對方優厚的利潤,希望在金元政策之下,對方能把活干好。然而,事與愿違,工程很快出現了各種質量問題,踢腳線爆裂、密度板進水飽脹、水管四處漏水,包工頭不但嚴重偷工減料,還騙走了質保金。這給了正雄心勃勃的徐凱宏當頭一棒:“結果讓我大失所望!感覺徹底被騙了!”面對包工頭丟下的一場爛攤子,面對朋友的質疑,徐凱宏自掏腰包重做了工程,為自己的無知與善良交了學費。本來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才接下這個工程的徐凱宏心里暗暗發狠:“我一定要把裝飾工程干好!”
接觸裝飾行業不久,徐凱宏便敏銳地發現這是一個前途光明的行業,無論是私人住宅、辦公樓還是酒店、商業綜合體,都離不開裝飾,而且這個行業才剛起步,是朝陽行業;同時,他也敏銳地發現了這個行業的問題,當時的裝飾行業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不高、社會地位低、貧窮使得這些“馬路游擊隊”往往只看重賺多賺少,很少考慮質量和誠信問題。而徐凱宏認為自己的本事就是能駕馭一支團隊。“所以我當時就懷著對人生、對事業的一種不服輸的勁頭,決心自己帶出一支負責任、講誠信、高質量的裝飾隊伍,報答當初信任自己、給自己工程干的朋友,實現個人的經商、創業的理想,為裝飾行業的健康發展而盡一份力。”
徐凱宏在建筑裝飾行業的創業道路艱辛而且漫長,當時在行業內還名不見經傳的博大裝飾,除了營業執照和一張資質證書,幾乎一無所有,朋友給的活被他做砸了,也就不敢再給他活了。為了生存,徐凱宏只能從家裝做起,像馬路游擊隊一樣,輾轉在各個項目之間,接點小活維持生計。“一開始我們還能在朋友的售樓處談業務辦公,后來售樓處變會所,把我們趕走了。我們又去給人家裝修別墅,這別墅賣出去了,我們就到另外一棟別墅,別墅都賣出去了,我們就到幼兒園,幼兒園開學了,我們就流浪到郵電所……”
回憶創業時四處“流浪”的生活,徐凱宏一陣唏噓,“公務員的生活是非常舒服的,走到哪都很有面子,突然變成包工頭了,落差很大。沒有空調,電風扇都很少,吃飯隨便搭個灶臺。沒有辦公室,就算有個小辦公室,也才6、7平米,我也不經常回去。”
但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徐凱宏也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沒有放棄這個行業。在徐凱宏身上,天生就有一種寧死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他看來,建筑裝飾行業發展迅速,市場前景大好,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行業,只要堅持努力地做下去,就一定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