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去產能顯示出積極的成效,也引發了外界對中國就業情況的擔憂。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去產能對整個的調查失業率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在去產能的背景下,中國的失業率會不會飆升的疑問一直不斷被提出。近期,媒體報道稱中國鋼鐵三大央企之一的武鋼集團預計將有四萬左右的員工將被分流至其他行業,這加劇了外界對此問題的關注。
3月份調查失業率在5.2%左右
供給側改革在今年第一季度初見成效。從去產能方面來看,2016年兩個重點行業是鋼鐵和煤炭均交出了成績單:一季度粗鋼產量下降3.2%,原煤產量下降5.3%。
盛來運表示,一季度的就業總體是穩定的。根據人社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城鎮新增就業3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31.8%。
他說,國家統計局調查的失業率數據還沒有公布,但是從數據來看,3月份比2月份略有提高,還是在5.2%左右區間內小幅波動,總體比較穩定。而這和化解產能有一定關系。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調查失業率呈上升態勢。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調查失業率統計范圍從31個大中城市擴大為全國所有地級市后,調查失業率數據為4.99%。1月到2月,城鎮調查失業率在5.1%。
服務業創造新崗位 可吸納下崗人員
記者獲悉的調查失業率數據顯示,目前大城市的失業率比較穩定。但是中小城市,尤其是三線城市的的失業率在增加。此外,煤炭和鋼鐵行業的失業率是上升的。
他表示,但是不能通過一個行業的現象來說明整個就業的現狀。看中國的失業問題和就業問題,一定要放在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來看。
盛來運說,第三產業的一些行業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且在快速發展之中,就業彈性比較高。總體來看,新增的就業崗位是比較多的,因此去產能對整個調查失業率不會有很大的影響。
他說,由于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創造了新的就業崗位,因此去產能對失業率上漲的影響不會很大。因此一季度我國就業總體保持穩定,收入保持穩定增長。
解決就業問題主要靠地方政府
盛來運對記者表示,在去產能的過程中,短期內不可避免地將對就業產生影響。
他說,部分地區的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所以人員的安置任務比較重。但是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在做煤炭和鋼鐵行業去產能規劃時,對職工的安置已經做出規定:以企業為主,社會保障為輔,多種措施來解決問題。
他表示,國家在去產能的規劃上不會大規模鋪開,2016年先重點突破煤炭和鋼鐵這兩個行業。國務院拿出了一千億的獎補資金來支持職工安置,但是職工的安置主要靠地方政府努力。
盛來運說,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繼續簡政放權,減少社會成本,比如通過降低稅收等方式鼓勵創業,促進就業。如果可以這樣做,地方政府可以通過消費升級的方式找到就業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