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大門接受“北漂子女”教育資源嚴重超載
學校對“北漂一族”隨遷子女敞開大門,是不少人選擇在燕郊買房、租房的關(guān)鍵因素。但外來人口激增、學齡人口爆炸式增長,也給燕郊教育帶來沖擊。燕郊大部分學校面臨大班額、師資不足等問題,同時在教育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較大壓力。
“我們著力解決孩子‘有學上’問題,但學校建一個滿一個,教育資源嚴重超載。”三河市教育局副局長孫士猛說,2013年以前,燕郊生源每年增長兩三千人,2014年增長4000多人,2015年增長5000多人,相當于一年新增3個小學的容量。學生總數(shù)由2006年的7500人增長到目前的11.4萬人。
記者走訪當?shù)貐R福實驗學校、實驗小學等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學校都面臨大班額問題,一些小學班級超過80人,教室內(nèi)最后一排學生緊貼著后墻,第一排課桌距離講臺不到2米,課桌之間的過道只能容一人通過,老師上課只能靠擴音器。
匯福實驗學校有關(guān)負責人說,學校5400余名學生,本地戶籍的學生只占5%,80%以上學生的父母在北京上班。非北京戶籍人口子女在北京上學門檻較高,三河嚴格執(zhí)行流動人口子女“就近入學”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了北京教育資源壓力,也解除了“北漂一族”后顧之憂。但超大校額、超大班額也帶來了較大的安全管理壓力。為確保安全,防止踩踏等事件的發(fā)生,當?shù)貙W校都教育學生不跑不跳不打鬧,每天組織教工在樓道、校門口疏導(dǎo)人流。放學后,學生按班級排隊錯峰放學。
此外,師資不足矛盾也日益突出。例如,燕郊有的學校4500多名學生只配備了140多名教職工,“師生比”超出了相關(guān)規(guī)定,任課教師承擔著遠超北京教師的工作量,上課、批改80多名學生的作業(yè)、輔導(dǎo)學生、組織學生排隊有序上下樓、進出校園等工作,都要耗費大量精力。同時,大班額也制約著學校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開展。
記者采訪獲悉,三河市教育部門正采取改擴建學校、擴大教育資源、招聘更多教師等措施,來應(yīng)對承接北京外溢人口帶來的教育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