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醫院: 像逛街一樣去看病?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網 時間:2015-12-04 14:33:46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智慧后勤
對于國內人滿為患的醫院來說,是否會向“未來醫院”的方向發展,除了出于經濟效益的考量,還有一個決定因素是未來醫院的管理模式是否可以切實地提高醫院的運轉效率?
“我們現在是兩個院區,門診量每年達到350萬,住院病人大概10萬,手術量包括門診小手術在內有9萬多。通過更高效率的醫院運行,我們已經將平均住院日大幅降低,2009年的時候平均住院日是12天,到今年10月份統計時已經到了7.8天。所以在整體效率空間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如何來發揮效率,這是所有醫院需要思考的。”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副院長游向東向記者透露。
這家在1881年由一位英國基督教徒創辦的教會醫院,現在已經走過了130多個年頭,目前該院每年可以完成5000到6000例的國內遠程會診,還有將近1000例的國際遠程會診,醫療信息化走在了全國多數醫院的前頭。
事實上,有關如何更快地躋身“未來醫院”行列,游向東認為當務之急就是做好“智慧后勤”。
“我想在后勤信息化里實現的目標,主要是有效地控制運營成本,以及降低各類的風險,并且使工作簡單化,因為考慮后勤整個人員隊伍的特點,程序不能過于復雜。”游向東透露,他們醫院目前在“智慧后勤”上已經開始應用的是后勤設備的PAD系統,“我們統一各個班組,每個人只能用自己的工號、自己的密碼登錄,才能夠記錄上班的數據。所以有的人員如果讓別人替代考核,最后展現出來績效考核也是別人的,這個系統可以幫助實現值班、排班、巡檢記錄、異常報告在一個統一的信息平臺中管理。”
在游向東看來,要想做“智慧后勤”,一個很大的障礙點可能來自于目前醫院后勤人員的資質,“在臨床學科,醫院都會去引進博士、博士后、國際國內頂尖的專家,后勤其實也需要。如果哪一天醫院停電停水停氣,哪怕停十分鐘,不要說對病人帶來傷害,對我們整個運行,對醫院的社會聲譽都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
上一篇:解讀:大型醫院照明節能設計
下一篇:探索颶風重創過后十年,醫院如何重建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