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ICU在建筑設計與管理上 究竟有何特色呢
來源:搜狐 時間:2015-10-20 16:22:00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德國醫院ICU設計與管理
設備一定是用到最大使用范疇
德國醫院ICU的每一件儀器,每一個設備,不一定很高級或新式,很多都與國內的配置相同,但其一定是物盡其用,最大限度發揮儀器的治療、保駕生命的作用。例如床邊血氣機配有條碼識別器,通過掃描患者專屬條形碼,可以直接把每次的血氣測定值錄入患者的電子病歷中。而所謂的監護系統,在國內多數只能記錄生命指標,但基本都做不到實時記錄呼吸機、血濾機、輸液泵參數的功能。可見,目前國內最大的問題,不是設備有與沒有的問題,而是用與沒用,以及怎么用的問題。
物流有條不紊
在德國ICU里醫療物資的豐富程度是難以想像的。小到注射器的有色封口(分為藍色和紅色,以便于區分動、靜脈血),大到呼吸機的輔助設備以及各種各樣的有創、無創設備都整齊地收納、貯備在房間和庫房內。如果作比較的話,他們一個3張床房間貯備的物資相當于國內一間中型的ICU,由此可以想像他們一個病區的物資儲備是多少,而且這些衛生的耗材永遠是充足的。我從沒看到架內有物品短缺的情況。護士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就是整理、收納這些消耗品,短缺的立即補足。而各個病房所需物品則由專門的部門負責,每天都會有一個很大的物品車來到ICU,把所需的物品及時補給,這對于患者的急救或者日常治療自然是方便至極。
另一方面,科室內部其他用品,比如值班室內的床單、浴巾、被褥、拖鞋,都是整齊堆放在統一的衣櫥中。任何工作人員都可以自由取換,不會有任何時間空間與數量的限制。這些用品有專門的清潔公司負責,一切的流程都是有序地進行著。探視制度提前預約關于探視制度,原則上家屬是有權利隨時探視的,探視時間一般為1小時。但普遍的做法是下午或傍晚時,家屬探視要預約,這樣接待人員可以告知什么時候最合適,以免影響臨床工作。我看到,確實有些家屬在探視的時候表達了對治療的不滿,但是沒有大發脾氣的,值班的護士或者醫生都會盡量解釋和安撫。關于探視時醫生有無義務介紹病情,我看到的情況是沒有,多數情況是護士簡單介紹一下。至于對患者確實需要交代的,比如二次手術或者某些潛在致死的治療操作,主治醫師自然會安排時間與代理人或者家屬面談。
人性化的管理令人感嘆
在德國ICU里,人性化管理的地方處處顯現。對于患者,允許家屬隨時探視,并把患者喜歡的音樂、家族相冊、兒孫的祈愿卡帶入。對于醫護人員,ICU里的電子排班系統也許是最佳的人性化體現。這套系統完全向員工開放,任何醫護人員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計劃與愿望,在不與其他人沖突的情況下自由選擇值班的時間與休假的日期,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的自動執行。總之,我在德國進修的收獲之一是,發達國家醫療系統的運作,無論普通病房還是ICU,其最大原則就是安全與尊重。
上一篇:令你腦洞大開的杰出醫療設計產品
下一篇:“最強大腦”再度升級 宣武醫院顱腦大廈將穿梭“雜交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