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ICU在建筑設計與管理上 究竟有何特色呢
來源:搜狐 時間:2015-10-20 16:22:00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在ICU建設上,德國是很成熟的國家。項目會承包給有資質的專門公司,從設計到最終完成都一絲不茍,既有極強的實用性又有廣闊的前瞻性。例如在神經科ICU中,床邊管線系統上的電源插座就有90余個。像這種留足余地,照顧到未來拓展功能的人性化設計比比皆是,也襯托出國內ICU設計與應用的諸多不足。德國的ICU在建筑設計與管理上,有何特色呢?
德國醫院ICU設計
實力強悍
綜合救治實力強、最代表監護水平的ICU往往隸屬于麻醉科,德國的危重病救治體系的建立歷史并不長。1965年德國柏林成立首個心臟手術蘇醒室,1969年成立了心臟監護中心(CCU),同年成立了德國內科危重病學會,并召開了首屆學術研討會。與國內相似的地方在于,德國危重病救治體系基本上各重要二級學科(心臟內外科、呼吸、神經內外科、外科移植病房等)都會設立適應各自需要的ICU或小的監護單元。但綜合而言,整個歐洲國家的特點是:綜合救治實力最強、最代表監護水平的ICU往往隸屬于麻醉科。這主要是歷史的原因造成的,因為最早的監護就是麻醉科醫生主導。當代德國的麻醉科醫生要負責包括麻醉、疼痛、急診和重癥監護四個方面的日常工作。也因此,麻醉科的ICU最能代表當代救治危重病的水平。
布局恰到好處
此外在ICU的布局上,普遍的做法是形成術后蘇醒室、中間ICU和中心ICU的格局。中間ICU主要收治暫時不需要上機的術后重癥或者由中心ICU轉出的患者。由于統一由麻醉科管理,患者的流通與周轉非常便捷,并由此構建成完整的ICU體系規章制度健全德國醫院規章制度的健全是令人感慨和贊嘆的。臨床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有專門的指南與標準,也會有專門對應的負責人。整個醫療系統就像一個設計精密、準確運轉的儀器,每一個人或者每一個崗位都是整個儀器運作過程中的一個零件。同時這種規章制度又是以十分人性化的方式體現出來的。大到整個科室的所有診治指南與流程都有統一安置,便于隨時查閱;小到每一個收納柜每層物品的清單都是直接塑封后貼在柜門上,便于隨時增添。找不到監護儀、呼吸機說明書的情形絕對不會出現,而且這些說明書都是放在每臺機器的旁邊,以便于出現故障的時候核對與查閱。
管理細致
各種管理流程、感染隔離告示以及院內急救電話與流程都是彩色打印后過塑,貼在房間最醒目的地方,上述任何問題一旦出現,當事人可以立即按照圖示和規定流程執行。德國醫院里每一個大型設備,例如監護器、呼吸機上都貼有一個條碼和一個核檢不干膠貼,上面注明該產品最近一次核檢時間以及下次檢查時間,到期前肯定會有相應職能部門核查,并更換膠貼。
上一篇:令你腦洞大開的杰出醫療設計產品
下一篇:“最強大腦”再度升級 宣武醫院顱腦大廈將穿梭“雜交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