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醫療建設要講實用講規范
來源:筑醫臺 時間:2015-09-16 14:02:52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近兩年,遠程醫療進入大眾的視野。相比于15年前出現的遠程會診,這一次由于電子病歷和同步技術的介入,遠程醫療顯得更加生機勃勃。
遠程會診作為一種新興醫療輔助模式進入醫療界,借助音頻視頻技術,輔助以電話、郵件、傳真等方式消除交流中的時空阻隔,在醫院與醫院、醫院與患者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梁。遠程醫療突破了互聯網傳統技術,更多地借助遠程通訊技術、全息影像技術、新電子技術和多媒體轉換技術等,利用大型醫學中心的技術和設備優勢對其他醫院進行診察服務,包括醫療會診、手術直播與手術指導、遠程教學、多媒體醫療和保健咨詢等。與遠程會診相比,遠程醫療實現了顛覆性改造,特別是電子病歷的應用實現了病歷文檔與圖像數據的實時傳送。
然而,遠程醫療的作用目前發揮得并不顯著,從某種意義上講,品牌與象征作用遠遠勝過其實用性。從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的遠程醫療中心來看,點對點模式仍然是應用的主流。即醫院或醫學中心選擇固定的場地修建視頻對話交流中心,需要會診時,召集相關專家在中心集合,與對方醫院進行交流。我認為,這種點對點模式可能限制遠程醫療發揮更大的作用。第一,固定的場地并不方便專家們集合,臨床醫生多半在病房與門診,集合意味著影響病房和門診工作。第二,核心和骨干專家很難每次都到中心集合,一旦缺席就可能影響會診的水平與效果。第三,集中也不利于醫學數據資料的緊急查閱與比對。此外,收費問題、執業許可問題也同樣影響著遠程醫療的順利進行。
衛生行政主管部門需要牽頭建立區域內遠程醫療中心,采用中心站加移動單元的發散式、聚合型遠程醫療模式,解決資源的利用與整合問題。在中心站的指導下,利用互聯網技術將會診的內容預先發送到各關聯專家。這樣,即使不能到場,專家們利用智能設備也能夠實現與中心站的視頻對話和數據傳送,保證了所有專家能及時參與會診。屆時,遠程醫療將不再是山頭上的旗幟招搖地飄揚,而會變得更加簡單實用。
需要提醒的是,政府不能任由大醫院各自為政,盲目或重復建設區域內覆蓋型的遠程醫療中心,防止資源分散流失。應建立共享型、全區域的遠程醫療中心,面向所有醫院開放,還有利于各醫院“圍觀”診療過程,對于提高區域內整體醫療水平的作用不可低估。
作者:李愛勤系湖南省兒童醫院副院長
上一篇:從技術管理角度控制工程造價
下一篇:三甲醫院院長對大數據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