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ICU病房人性化的環境設計
來源:筑醫臺 時間:2015-08-25 10:34:06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ICU是危重患者集合地,病種多、病情變化快,是其中病人的特點。在ICU中,醫務人員憑借先進的醫療護理技術、臨床經驗,密切監護患者呼吸、循環系統以及機體新陳代謝方面的變化,并竭力使其恢復或趨于正常。這樣一種特定的環境,往往會給患者帶來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不僅身體上陷于危機狀態,精神上也承受著很大刺激。
ICU的特殊環境和管理制度,以及在治療護理過程中所承受的種種痛苦,可能會導致有些患者出現異常情緒,因此,ICU的環境設計,是其建設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一、ICU 環境所致的不良心理反應
ICU特殊的病房環境,或繁忙、嘈雜,或冷漠、靜謐,都可能對急、危、重癥患者心理上造成較大的壓力。相對較多的醫護人員圍著一個患者,在其床旁議論病情,也會給病人帶來不安。
病室內放置的各種急救設備和儀器、不分晝夜的照明、其他患者的呻吟聲等,都可能擾亂患者的晝夜生物節律,導致患者出現焦慮、煩躁、失眠等。
此外,缺少與外界的信息交流,會讓患者產生孤獨感,目睹其他患者的臨終或亡故情景等,可使患者產生恐懼、厭世等消極情緒反應。因此,ICU的環境設計,要注重維護患者的個人空間,盡量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注意保護和尊重患者的隱私。
二、家庭化環境設置
ICU環境設置應盡量家庭化,增加生活氣息,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應盡量避免讓患者看到同室危重患者被搶救的場面,以及其它危重患者的惡液質狀態。可根據情況,調整ICU室的探視制度,通過家屬和親友的親近,給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勵。
創造良好環境的目的,是讓患者對 ICU 環境達到良好的適應,產生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美感,身心都得到滿足。
三、適宜的顏色搭配
人對顏色的偏好,一半源于生理作用(即與生俱來的),一半源于心理作用。
每個病床之間,可用活動門或拉簾隔開,使患者有一種安全感。隔簾可用淡藍或淡綠色。因為專家發現,置身于藍色和綠色的環境中,有助于減輕頭痛、發熱、暈厥、失眠。藍色的環境,使人感到幽雅寧靜。綠色則可舒解身體與精神上的疲勞,還能減慢呼吸,降低血壓等。
另外,在ICU環境中點綴花卉、盆景、壁畫等,可以豐富的色彩緩沖ICU壓抑緊張的氣氛,使之生活化。
四、和諧的聲音調控
安靜舒適的醫療環境,可以使病人心情放松,加快病人的恢復速度。噪音過大的情況會使人心理緊張,抑郁,入睡困難,晝夜睡眠節律倒轉等,影響正常生活。在《中國重癥加強治療病房(ICU)建設與管理指南》中,明確指出“除了患者的呼叫信號、監護儀器的報警聲外,電話鈴聲、打印機等儀器發出的聲音等均屬于ICU的噪音。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下,這些聲音應盡可能減少到最小的水平。根據國際噪音協會的建議,ICU 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過 45 分貝 (A),傍晚 40 分貝(A),夜晚 20 分貝(A)。地面覆蓋物、墻壁和天花板應該盡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現在的ICU都是以電子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應用先進技術對疾病進行集中監測和強化治療,病房中存在很多噪聲,各種各樣的監護儀器設備的運作聲、咳嗽聲、流水聲、說話聲、開關門窗聲等等,這些聲音強度都可能會超過45分貝,很難避免,所以除了盡量注意外,在設計病房時,可以盡量使用吸音、隔音效果好的材料,并在病房布局時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五、柔和的光線調節
ICU 應具備良好的采光條件,光線對于人的生理及心理情緒有著十分強烈的影響。這里所指的采光包括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由于對潔凈度的要求較高,病房多為層流室,房間的氣密性要求很高,與室外無直接氣流交換,都是要經過中央空調組織通風;再加上需要足夠的實體墻面懸掛檢測儀器,國內ICU病房中,室內空間多以實體墻面圍合而成,室內的采光面積與普通病房相比小很多,有些甚至沒有窗戶。而在美國的ICU建設指南中,明確要求每間ICU病房必須有窗戶,可以看見室外,并配有窗簾,以調節光線強度。在荷蘭的凱瑟琳那醫院ICU病房中,無論是雙人或單人病房,都會有約5平米的大窗,設計師說,窗戶設計的都比一般的窗戶低,是為了使躺在病床上的病人可以透過窗戶看見外面的樹木,藍天。光線能影響病人的心理變化病人需要充足的陽光,病人長時間在重癥監護室,身體不能活動,更無法與外界交流,不能呼吸戶外空氣,承受著病痛的折磨和巨大的心理壓力,通過自然光可以感受對生命的渴望,感受晝夜的交替,緩解心理的沉悶、壓抑、憂愁及恐懼,對病人的恢復是有利的。
六、適宜的溫度濕度
適宜的溫度,能使患者感到舒適愉快,提高其情感質量。過熱的溫度,會使患者煩躁,影響其食欲和睡眠;過冷,會使患者肌肉緊張,影響其睡眠,對治療產生不利影響。
調節空調溫度,使ICU內的溫度保持在20~22℃,濕度保持在 50%~60% ,并應保持空氣的新鮮。
七、良好的睡眠環境
患者睡眠時,應保持環境的安靜,不宜長時間反復操作與談話。對疼痛明顯、失眠患者,可適當給予止痛、鎮靜處理。睡前,最好用熱水給患者洗足,幫其蓋好被子,并整平床單,把房間光線調成暗淡,切忌過多暴露患者,使之沒有安全感,無法入睡。
也可根據病情,調整最佳舒適臥位和局部按摩的次數。必要時,可給予鎮靜劑,以緩和患者的緊張情緒。
小結:
一個具有人性化,高品質的ICU病房規劃建設已經不單單是建筑設計師可以單獨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個團隊,需要ICU專科護理人員、醫院管理人員、建筑師、工程師、環保工程師、室內設計師、病人及病人家屬等共同完成。這也體現了新的醫療模式具有多學科交叉性的特點;人性化的“醫療環境”能夠有助于病人快速恢復健康。
上一篇:醫院建筑給排水設計應注意的問題
下一篇:醫院工程造價全過程控制的重點、難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