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當前位置:首頁 > 醫療建筑 > 技術交流 > 正文

陳金雄:六大方面闡述醫院數字化建設經驗

來源:智業人 時間:2015-08-14 14:38:32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計算機應用與管理科主任陳金雄作為行業的元老級人物,2009年被美國《信息周刊》譽為“全球優秀CIO”,為《邁向智能醫療》作者。二十多年在醫院的工作經驗,使得陳主任更能準確把握和了解醫院的業務需求、醫務人員及病患的核心需求。

  二、核心需求

  有問題就會有需求,誰的需求?從用戶的角度去思考,信息系統的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就是核心需求,包括患者需求、醫務人員需求、醫院管理需求。從當前醫院數字化建設現狀來看,核心需求包括:統一門戶、圖形展現、專業服務、應用智能、流程優化。

  1.統一門戶。實現界面的統一、門戶的統一,用戶一次登錄即可登入多個系統,減少系統間的切換。

  2.圖形化界面展現。以圖形化的界面直觀展示,方便用戶對數據的查看、引用、搜索。

  3.專業化。在共性前提下滿足個性需求,實現不同科室的專業需求。

  4.應用智能。創建知識庫,實現智能的提醒、提示、警示、診斷等功能。

  5.流程優化。對流程進行徹底重建,優化流程,而不是對手工流程的簡單復制。

  所以,醫院數字化建設面臨著轉型升級:全面、全程、閉環、專業、移動、集成、智能。而我們的目標是在建設全面和專業的信息系統的前提下,實現:系統的高度集成、數據的高度融合、應用的高度智能、流程的高度優化。未來的趨勢一定是前端高度專業、智能應用,后端高度融合、知識管理。

  三、建設思路

  1、重構信息模型

  信息模型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決定著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架構。信息模型是業務模型的信息展現,不能繞開業務。相對傳統的信息模型,基于“以病人為中心、以臨床為核心、以醫囑為主線”的醫院業務模式創建的信息模型更加條理化。

  第一,醫院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必須具有患者服務意識,因此,構建患者服務系統,包括預約掛號、投訴咨詢、提醒提示、自助服務、隨訪服務等。

  第二,醫院的核心業務是臨床診療,而臨床又以醫囑為主線展開,因此,電子病歷以及圍繞醫囑展開的護理、檢查檢驗、手術麻醉等都應納入臨床業務系統。

  第三,為實現核心業務的順利開展,必須要有相應的資源保障,由此構建資源保障系統,對藥品、耗材、固定資產、血液、采購、人資、財務等進行管理。

  第四,醫院畢竟不是公益的,需要對診療服務收取合理的費用,因此,收費管理系統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預交金管理、費用審核、費用確認、費用核算等。

  以上四個系統是模型的核心,是醫院主要的業務系統,配合核心業務的還有相應的管理與服務系統,包括醫教研管理、內部溝通及外部互聯,最頂層的是綜合績效評價與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實現智能化應用和管理(圖1)。

  2、梳理內在聯系

  在六大系統中,患者服務系統、臨床業務系統、收費管理系統、資源保障系統直接面向業務,產生業務信息,而管理服務系統和綜合績效評價與輔助決策支持系統則是面向管理,通過對業務信息的查詢、統計、分析實現決策支持(圖2)。

  3、人性化功能展現

  以辦報的理念做信息化,報紙都是以讀者為中心,根據讀者的關注程度去編排每天的頭版新聞,而不是根據預定的版塊設定去編排。信息化也是一樣,要以用戶為中心設計功能頁面,以圖形化的界面直觀地展示用戶最關注的信息,而不是讓用戶點擊各個菜單去查看信息。想象一下,如果你是科室主任上班第一件事會想看到一堆菜單嗎?

  4、創建知識庫 邁向智能前景

  知識庫是智能化的前提,目前知識庫只能支持簡單的決策支持、警示、提示,尚無法實現決策推理。很多人都說知識庫不好做,沒有知識的積累就做不好知識庫。其實知識是有的,每一個信息系統都凝聚了很多知識、經驗,問題是很多產品都將知識融到軟件中了,導致“有知識沒有知識庫”,哪天軟件更換了,這些知識也就沒有了。所以,知識庫的創建至關重要,未來,所有的信息系統都要通過接口連到知識庫,實現知識的管理、知識的傳承。

  四、解決之道

  關于數字化醫院的建設方法,首要任務是進行IT規劃,結合醫院的發展戰略,從患者的需求、醫務人員的需求、管理人員的需求出發,構建醫院IT戰略規劃框架,避免醫院盲目建設信息化帶來的資源和成本浪費。IT規劃是信息化建設的基礎,統領著整個信息化建設的過程,從不同層面指導著醫院的信息化建設。要做好IT規劃,可從6個方面進行思考:現狀與問題、目標與任務、計劃與步驟、職責與分工、困難與挑戰、預算與依據。當下,無論哪一級醫院、哪種類型的醫院,其信息化建設都面臨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復雜的局面,如果對面臨的問題認識不清楚,那么規劃也肯定做不好。

  做好IT規劃后,在IT建設中應謹記三個創新:理念創新、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所謂的理念創新不僅要真正樹立“以病人為中心、以臨床為核心、以醫囑為主線”的服務理念,構建與數字化醫院相適應的診療流程,而且要創新實施理念,讓醫院參與進來,而不是讓醫院作為一個旁觀者和監督者的角色。軟件服務提供商要與各個科室的臨床人員進行溝通聯合,圍繞醫院業務展開信息化建設,推動醫院數字化建設。數字化醫院建設是軟件服務提供商與醫院“共同的孩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雙方共同培育,改善其成長過程中的缺點,才能讓“孩子”茁壯成才。

  而新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微信、3D打印等正深刻改變我們生活,技術創新要求在學習、體驗新技術的同時,根據行業特點,思考新技術與醫院數字化的結合點,不排斥、不盲從,實現新的應用創新,比如3D打印髖關節的出現究竟意味著什么。

  最后,在建設過程中應明確各方的職責定位,實現高效的信息化構建。

  ·醫院領導:戰略上重視、業務上指導、經費上支持、宏觀上決策;

  ·職能部門:規劃業務模式、優化診療流程;

  ·使用單位:樹立IT意識、提供IT需求、探索IT應用、理解IT難度;

  ·信息部門:戰略思維(醫院的戰略規劃)、服務意識、換位思考、有效溝通。

  互聯網+醫療?還是醫療+互聯網?

  2013年,不管是專家、學者,還是普通民眾,大家都在問未來到底是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彼時余額寶正火熱、P2P借貸如火如荼、各大銀行也紛紛開通互聯網金融業務,互聯網的火熱不斷逼迫傳統業務形態轉型。

  如今,隨著阿里未來醫院、春雨醫生、掛號網、小米等互聯網企業入主醫療,醫院也開始進行互聯網嘗試,實現網上預約、掛號、查詢、繳費,在“互聯網+”席卷一切的2015年,醫療作為國計民生中最重要的一環,其互聯網化被寄予多重希望:改善醫患關系、提升醫院就診效率、讓看病不再是難事,推動中國醫改。人們又開始問,未來是互聯網醫療還是醫療互聯網,“互聯網+”醫療究竟是一場自內而外的演進,還是一次由外及里的顛覆?

  陳金雄主任更傾向于互聯網+醫療,雖然當前的互聯網+醫療存在諸多詬病,如醫療質量、醫療安全;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也不甚如意,時至今日,打開阿里健康App,提供預約掛號功能的醫院很多都是小診所或者民營醫院,三甲醫院少之又少;而掛號網等以掛號這個硬需求獲得大量用戶、有著醫院背景的互聯網應用,卻受限于地域,難以快速獲得規模性發展。然而,互聯網醫療的本質是重構醫療資源,顛覆傳統醫療模式,讓看病就醫更加人性化。隨著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和健康感知技術的日益提高,醫院之外的診療方式將加快走進人們的生活。

  他強調,未來醫院有三個重要職能:連接醫生和患者,實現醫療業務的移動互聯網化;醫療業務協同,使醫療服務范圍更廣、效率更好;醫療質量管控,使質量和資源成為醫院的核心競爭力,讓醫院可利用移動互聯網資源更具競爭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醫院抓住機遇,順應趨勢,進行信息化的轉型升級,“以病人為中心,對患者實現全程智能化服務;以臨床為核心,對診療實現全程智能化處理;以管理為導向,對對象實現全程智能化管控。”

上一篇: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建設的五大關注問題
下一篇:中美醫院設計大不同,你知道幾個?

關鍵詞: 醫療民生 信息化 報告 互聯網 醫院 移動醫療
分享到:
[責任編輯:王云]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6 手機:15801363651。

招標投標更多>>

在建信息更多>>

政策法規更多>>

最新專題更多>>

推薦品牌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