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大宗建筑材料升級換代,提高綠色建材、部品化建材在建筑業用產品中的比重。圍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棚戶區和危房改造、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等任務和建筑能效提升、綠色建筑全產業鏈發展計劃,大力發展綠色建材,推進建材生產綠色化、智能化,建筑材料部品化、高端化,建材原料標準化、系列化,建材消費便利化、可追溯。
三是發揮建材窯爐特有優勢和消納固體廢棄物能力強的特長,大力推進協同處置和構建耦合發展產業鏈。大力開展技術、業態和商業模式協同創新,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拓展發掘產業綠色環保和循環發展功能,推動建材工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引導建材企業由單一建材生產供應商向建材系統供應服務商、生態環境公共產品承包商、循環經濟產業鏈構建發展商和區域特色經濟投資興業商轉變。
七問:如何理解《規劃》提出的“構建產業新體系”?
答:水泥、平板玻璃、建筑衛生陶瓷和磚、瓦、砂石等產品制造是傳統建材產業體系的主干,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基礎建材保障,作出很大貢獻。“十二五”規劃引導建材工業由原材料制造向加工制品業轉變,逐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經過業界努力,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產業體系正在不斷優化調整。到2014年,水泥混凝土及制品業首次取代水泥制造業成為建材工業第一大產業,標志著建材工業產業體系在悄然調整中開始由量變向質變邁進。
隨著業內對新發展理念認識深化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建材工業結構正在加快調整,產業體系正處在調整的關鍵期。當前,建材工業結構性問題仍很突出,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建材產品產能過剩、需求增長緩慢,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礦物功能材料等新產品增勢較好,部分關鍵材料保障能力不足,難以滿足工業轉型升級、建造技術發展、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尚沒有成為支撐建材工業經濟平穩發展的主導產業。
“十三五”期間,為適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消費需求日趨多元的大趨勢,保持行業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建材工業必須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給,壓減過剩產能,調整產業結構,積極面向建筑業、工業和服務業市場,圍繞產業轉型升級、武器裝備發展、民生福祉改善需要,統籌推進建材工業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下大力氣構建產業新體系。
八問:怎樣理解《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
答:為更好樹立貫徹和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規劃》擬定的主要發展目標,《規劃》結合建材工業實際,明確了建材工業必須堅持的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融合發展、開放發展五個原則,并依據這些原則,把主要發展目標進行合理細化分解融入具體任務和行動之中。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