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盛行、傳統渠道日益狹隘的今天,不少企業希望能借助電商打開新的銷售局面,LED照明行業也不例外。為順應市場發展趨勢,以歐普、雷士、佛照、洲明等為代表的照明企業前赴后繼試水電商,并以連年攀升的銷售額實現了在電商領域的高速發展。如今,電子商務已經無處不在,然而,最近一則“電商黑馬——品一照明倒閉”的消息卻刷爆了照明界人士的朋友圈。銷售額過億的企業在電商大海中的折戟沉沙,折射著純電商企業的生存困境。在市場競爭高度激烈的當下,未來是否會有更多電商品牌黯然退出?傳統照明企業又該如何走好電商之路?
品一倒閉
折射電商成本之重
回顧品一照明的發展歷程,“黑馬”之姿顯露無疑。從2013年的1000萬,到2014年的6000萬,再到2015年超過一個億的速度,以品一照明為代表的照企在電商史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然而,曾經風光無限的電商新秀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面臨倒閉,令業界唏噓不已。對此,品一照明董事長梁榮華給出的解釋是,由于天貓商城競爭持續白熱化,并開始在平臺上出現各種惡劣的競爭手段,比如惡意刷票,通過低價淘客炒信再換寶貝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才最終導致公司陷入困境。
其實,企業涉水電商遠沒有看起來那么容易和風光。早在去年,洲明翰源南電云商副總經理梅志敏就曾說過,現在電商平臺上運作的成本不是小公司可以承受的,如果把線上開個店作為電商,那么電商確實是一個“坑”。
企業一旦跳進這個“坑”,那么面臨的將是遠超想象的支出和投入。以天貓為例,照明類產品電子商務的銷售成本已高達35%,其中:物流2%,包裝2%,售后1%,推廣10%,人員工資及管理費用10%,天貓提成5.5%,稅金5%;而燈飾產品電子商務的銷售成本更是高達40%,其中:物流7%,包裝2%,售后1%,推廣10%,人員工資及管理費用10%,天貓提成5.5%,稅金5%;如果是在京東平臺,SOP傭金為8%,照明、燈飾類銷售成本則分別為37.5%、42.5%。最后到手的利潤點大概在5%-10%。
這樣算下來,賣家如果不能保證50%的毛利潤,企業的電商經營是很難維持下去的。而在整個照明行業內,大多數企業的毛利潤多維持在25%-30%區間內。也就是說,對于大多數照明企業而言,其電商營銷是在虧錢經營,且規模越大,虧損越多。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以電商營銷為主,且業績呈幾何式增長的品一照明會出現因資金鏈問題而倒閉。
近年來,電子商務行業正經歷著高速成長,隨之而來的是高強度的競爭壓力。曾經流量成本的低廉,優惠政策的扶持等,讓不少網絡品牌崛起壯大,如奧朵、翰源、歐塞洛斯等,更是曾一度占據銷量榜前茅。然而,隨著天貓淘寶自身壯大、傳統品牌的進駐、新晉品牌加入等,網絡品牌自身運營成本不斷累加,其運營成本甚至已經超過線下運營成本。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