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情況來看,今年前五月的鋼材產量是4.58億噸,同比增長1%。三個鋼鐵大省的產量增速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按照計劃,河北今年計劃減少1726萬噸煉鐵、1422萬噸煉鋼產能。另外在 3-5年時間,全省退出煤礦123處、退出產能5103萬噸。
江蘇則表示,到2020年,退出和壓減煤炭產能800萬噸,再壓減鋼鐵(粗鋼)產能1750萬噸。此外,“十三五”期間山東預計將減少煤炭產能6460萬噸、粗鋼1500萬噸。
市場調控的困境
為何鋼鐵出現去產能難?原因是目前鋼鐵盈利情況良好。
今年3月下旬,鋼材的利潤一度達到每噸千元的水平,這刺激了大批去年停產的企業恢復生產。
目前,瘋漲的勢頭雖然已經止住,但短期內不會下跌到全部虧損的水平。以河北唐山為例,6月27日鋼坯價格是每噸1940元,比上一日增加60元。上述價格確保一些企業每噸鋼坯有200元的利潤。換句話說,按這個價格,一個500萬噸年產量的鋼廠,一年利潤高達10億元,仍是“印鈔機”。
據了解,6月29日唐山地區高爐開工率是88.4%。
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指出,中央要求降產能,但是企業因為有利可圖,暫時還會快速生產。“實際現在的產量還是保持一個增加的態勢,降幅會比預期的要小。”他說。
鋼鐵市場專家馬忠普指出,在實際淘汰落后產能的時候,有些企業把高爐拆了,然后再建,然后把拆了算做是去產能。“去年以來高爐恢復生產的年能力已經將近1億噸了,停產的企業大多恢復了生產。”
他認為,核心還是要靠市場來調控,只有企業虧損且沒輸血,企業就會自動減產。“目前整體鋼鐵需求已經過了飽和點。在鋼材生產加快后,市場價格還會回落。屆時,很多虧損的企業需要關閉,特別是僵尸企業。”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