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一組數據,使市場對于鋼鐵行業去產能難有了新的體會:包括鋼鐵在內的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今年1-5月份利潤總額達到558.6億元,同比增長74.8%。
這可以部分解答為何三個鋼鐵大省河北、江蘇、山東的鋼鐵去產能舉步維艱。
21世紀經濟報道查詢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發現,1-5月全國鋼鐵產量前幾名,河北、江蘇、山東粗鋼產量分別為8352.27萬噸、4590.98萬噸、2919.63萬噸。這一數據顯示,河北、江蘇、山東的粗鋼產量比上一年同期分別增產了0.3%、2.19%、5.47%,高于去年同期的8327.8萬噸、4492.8萬噸、2768.3萬噸。
這和全國去產能的要求不符。根據國家的要求,“十三五”粗鋼要減產1-1.5億噸的產能。
緣何鋼鐵大省出現“越減越多”的局面?
三鋼鐵大省增產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近期在天津的達沃斯相關論壇上透露,“十三五”鋼鐵的產能要去掉1到1.5億噸,煤炭產能要去掉5億噸,還有5億噸是減量重組,減量重組5億噸里面大概一半以上也是要去掉的產能。
今年要去掉煤炭的產能是2.8億噸,涉及到需要安置的員工是70萬人,今年要去掉的鋼鐵產能是4500萬噸,涉及到需要安置的職工是18萬人?,F在,這項工作正在有序地推進。
考慮到2015年原煤、粗鋼產量分別為36.8億噸、8.04億噸,實際2016年原煤、粗鋼產量需要比2015年下降7.6%、5.6%。
然而,從1-5月全國和部分省的數字看,實際鋼鐵去產能效果未達到進度,原煤的去產能速度卻較快。
21世紀經濟報道獲悉,今年1-5月全國粗鋼產量為3.299億噸,同比下降1.4%。同期原煤產量為13.44億噸,同比下降8.4%。
為何鋼鐵去產能速度不快?從鋼鐵三省的情況就可以窺見一斑。
除了粗鋼產量外,如果看鋼材產量,河北今年前五月鋼材產量高達10693.01萬噸,和2015年前五月的10291.80萬噸相比,增產約3.9%;江蘇前五月鋼材產量高達5656.45萬噸,和2015年前五月的5500.70萬噸相比,增產約2.8%;山東今年前五月的鋼鐵產量為3924.68萬噸,和2015年前五月的鋼鐵產量3635.30萬噸相比,增產約7.9%。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